我院召开院企合作高层次交流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更加注重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作用、发挥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通过院企合作提供更多科技解决方案,加速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动能。
3月10日,一场以“科技赋能、共赢发展”为主题的院企合作高层次交流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举行。交流会由省农科院副院长何秀古研究员主持,设置种业兴旺、技术创新、服务支撑三个专题版块,省农科院院属15个研究所所长、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和初创企业负责人,以及有关农业科研院校专家受邀参会,与会人员围绕科技支撑产业振兴、助力企业发展壮大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
种业兴旺专题:
1.院企如何加速推动种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作为优质品种选育研究领域的科研翘楚,省农科院如何开展新品种选育推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何秀英认为,一是要建立强大的科研队伍,研究范围要覆盖稻种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育种新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态、稻米品质和生物信息大数据分析等全环节;二是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技术开发;三是要按照“展示、共享、服务、合作”的功能设置,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种子企业、米业企业合作,构建高效科企成果转移转化网。目前我院品种和技术年覆盖率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75%以上,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支撑和促进了省内外一批种子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南方优质稻产业的高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作物所研究所长陈小平认为,要发挥科技支撑和人才资源优势,与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针对品种开展联合攻关推广,在实践中联合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果树研究所所长曾继吾认为,要聚焦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实现育种技术新突破,比如其所创造性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创制香蕉抗枯萎病新种质,让曾经风靡全球的大蜜舍优质香蕉品种重回市场,并培育出入选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的粉杂1号粉蕉、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的金葵蜜橘等一批优势新品种。动物科学研究所(水产研究所)所长罗成龙认为,要瞄准国家及畜禽种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目前动科所自主培育的岭南黄鸡年推广父母代种鸡近500万套,在全国优质鸡市场占有率超过15%。同时致力于地方猪保护和瘦肉型猪的改良,形成了年产100万头瘦肉型猪的推广体系。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认为,在保障大宗蔬菜优质品种选育,保障菜篮子供应的同时,也要主动适应不断升级的市场消费需求,选育更多功能保健、赏食兼用、加工专用等新型蔬菜品种,挖掘和振兴我省蔬菜地方品种,并推介了最新选育的芋香冬瓜、芋香南瓜、霸王椒、水果苦瓜、水果冬瓜、水果辣椒等新品种。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朱根发表示,花卉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研究所在花卉品种选育方面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他认为企业要充分用好科研单位科技和人才资源,共同开展深入合作,选育更多突破性花卉新品种,联合打造更多翁源兰花等花卉区域品牌,以优质品种为核心,推动广东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优势品种该如何推广?
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永锐认为,一是密切沟通,加强与科研单位开展定期交流,向科研单位反馈市场需求,为育种科学家提供最优研究方向,确保产品符合预期;二是通过企业平台将优质品种推广成为经典品种;三是多点试种、密切跟踪,公司每造选300多个品种集中管理、集中栽培,邀请农户、企业观摩,可在一两年内即可评估品种市场价值。
广东天禾良种苗木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明强通过分享与果树所合作经验,回顾双方联合柑橘无毒苗研发推广、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认为企业要将科技力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品种始终占据行业优势地位。
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世松表示,双方联合开展黄羽肉鸡、岭南黄鸡3号等畜禽品种在全国范围推广,建立了“亲兄弟”般的紧密合作关系,认为品种选育推广只有不断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技术创新专题:
1、如何提供整套技术解决方案?
优质配套技术是农产品提高产量、品质,提升附加值的重要保障,农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一整套科技解决方案需求更加迫切。技术研发是省农科院的传统优势,研发的技术连续多年在全省主导技术占比70%左右。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廖森泰研究员表示,要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如加工所领衔开发的蚕桑生物产业全套技术,通过深度挖掘利用蚕桑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抑菌抗病毒等功能,创新研发出引领产业发展的食品饮料、脱水桑叶、桑叶凉茶、保健食品、中药材原料、生物饲料、蚕沙肥料、美容品等系列产品,让传统的蚕桑产业焕发出旺盛的新生命力。
目前省农科院具有哪些关键技术成果?绿色生产技术方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何自福表示,可以提供从品种抗性鉴定到农药合理使用、红火蚁防治、投入品管控、疫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全程技术支撑服务;废弃物资源利用方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顾文杰表示,可以提供农田修复、作物精准增肥、富硒增效、秸秆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养殖废弃物利用、土壤改良、城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全方位技术服务;健康养殖方面,动物卫生研究所所长孙铭飞表示,新型疫苗、绿色兽药和实用技术集成是生态养殖的重要科研方向,动卫所已经成功研发出禽类、水产、猪等7个疫苗产品、4个诊断制剂和5个中兽药、治疗制剂,从源头控制疫病发生;茶叶产业方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操君喜表示,茶叶所具备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生态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质量安全与标准制定等茶叶全产业链技术,有能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企业如何看待技术的作用?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锐表示,关键技术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公司通过与省农科院紧密合作,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创的核心技术,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认为一个好的技术,需要具备四个方面条件,一是要有先进性、革新性;二是要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三是要能形成技术壁垒;四是对后续产品推广具有一定带动作用。
广州安芮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松认为,优秀的科研单位可以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关键核心支撑,合作过程可以形容为“科研陪伴”,即一个对企业经营运营和产业有深度理解的科研单位,在企业发展遇到科技问题时,科研单位通过发挥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灌输长期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企业快速且高质量成长。
广东翔顺象窝禅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少强认为,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有优良产品品质,关键要靠科技创新。要推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优质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以及茶文化等在企业生根发芽,打造优质茶叶名片。
广东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陈本强认为,与科研单位合作非常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共同研发出叶菜类栽培技术成功入选2022年省主推技术,解决了叶菜生产技术难题和消费者健康蔬菜安全保障困惑,是一项对广东叶菜类蔬菜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企业对市场感知力同科研单位对科技感知力紧密结合,能够产生强大的科技动能。
服务支撑专题:
1.服务企业,省农科院还有哪些看家本领?
科学的标准化生产、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科学的发展规划、强有力的设施装备、优质融资服务、孵化政策等,都是企业成长壮大过程需要的重要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农业质量标准与监测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旭表示,可以提供各类农产品、产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无损检测、检测能力的培训指导等相关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表示,可以为果蔬、粮油、畜禽、水产、蚕桑及南药等产业提供覆盖全部农产品原料、食品产业及蚕桑全产业链的加工技术服务;农业规划和产业园服务方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所长周灿芳表示,可以提供农业发展规划、产业园“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总结提升等全链条支撑服务;设施农业方面,设施农业研究所所长张长远表示,可以提供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设施农业关键新技术、智慧农业关键新技术、休闲观光农业技术、设施农业规划等技术服务;种子综合利用方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魏文康表示,可以提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鉴评技术,种子质量质控核心关键技术,特色微生物、病原菌重要基因挖掘与创新利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等技术服务;创业孵化发展方面,金颖农科孵化器总经理许立超表示,金颖孵化器和华南A谷平台可以与企业共享科技创新平台、专家、成果、地方分院等院所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创业、成果技术转化等全链条孵化加速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2.院企合作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益?
广州毅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桂艳男表示,公司是金颖农科孵化器孵化成长的专注生物农药的新企业,他认为初创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储备,紧密主动加强跟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加速研发出跟得上时代、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另外要拓展思维,通过孵化器平台掌握行业政策和资源,少走弯路、减少成本,实现弯道超车。
广东源品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水表示,通过跟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实现养殖过程主要使用中草药和天然植物,基本不使用化学药剂,形成了畜禽和水产养殖特色产品;如中山的虾养殖基地,成本降低10%,常规药物使用降低60%,存活率提高6%以上,尾水排放、交叉感染等有效减少,实现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多赢。
会上,参会企业代表还与嘉宾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推进院企深度合作。省农科院及院属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科企合作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我院在生物育种和技术创新上有扎实的基础,在科技推广服务上有丰富的经验。本次交流会汇聚了政研企金各方力量,希望通过深入研讨、集思广议、碰撞观点、紧密对接,为院企合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