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再获优秀
8月23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公布了广东省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省农科院获评为优秀,在全省连续三年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连获优秀等次。
省农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在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科技厅、财政厅等单位支持指导下,紧盯“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任务,举全院之力,全面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工作成效显著。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一是健全以院长和院党委书记共同主导的组织领导机制。及时组织健全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强化院属各研究所和机关各部门一把手乡村振兴主责意识,持续压实各单位和部门工作责任,建立起协调顺畅、统筹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按照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谋划思路举措,进一步落实“省农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服务‘三农’工作实施方案”以及10多个系列配套文件要求,明确年度工作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责任单位,细化工作措施、操作办法。三是领导带头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落实。坚持“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由院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联系点,通过试点联系,串珠成链,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大力调整拓展学科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创新生态体系,释放创新活力,为支撑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积极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科技水平。2020年全院获得立项科技项目1328项,合同经费4.92亿元、到位经费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1%、23.41%。项目研究领域基本覆盖全省主要特色农业产业,取得并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二是打造种业优势学科群,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打造种业科技创新团队33个,育成并经审定品种数量居全省第一,提供占全省63%的主导品种;收集和保存数量庞大的种质资源,保有农作物资源5.2万份,占全省70%以上。三是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力促产业增效。全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8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64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首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科技合作奖1项。全年新签成果转化合同230项,金颖农业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四是为政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认真调查研究,开展资政辅政工作,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谋划等建言献策。全年咨询报告获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7项,厅级以上单位采纳发文2项。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广东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第1、19期专题刊登省农科院科技帮扶连南工作经验和取得的实效。
三、夯实院地合作平台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助推器”。一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院地合作模式,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创新探索出“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的院地合作模式,《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简报》,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平台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受到广泛关注。截至2020年底,与地方政府共建了13个地方分院(促进中心)、30个专家工作站、40个县市农科所联系点,累计派出225名科技人员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扎根基层,切实解决了地方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科技资源共享渠道不畅等问题。二是拓展科技合作,努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与连南县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探索科技支撑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科技支撑河源市创建国家农高区,与灯塔盆地管委会开展全面深入科技合作,长期派出博士挂职驻点,为建设P3实验室、全国首家农业医院、农产品加工共享车间等提供科技支撑。三是科技支撑农旅结合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出“乐昌和村”“汕尾海丰油占米稻田景观”等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为佛山“基塘农业系统”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四、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农业企业发展,撑起乡村振兴“顶梁柱”。在全省率先组建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以“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工作方式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科技服务,探索出支撑产业园建设“海纳模式”“海丰经验”和“保姆式服务”等服务模式。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在阳西、海丰、紫金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累计对接服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5个,与全省90%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科技服务合同227份,推广新品种340个、新技术136项,培训5594人次。科技支撑7家企业获得首届“广东好大米”十大品牌、10家茶叶企业创制5个国家金奖、16个省级金奖产品。
五、全面推动科技人才下乡,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一是全面推动高素质人才下沉地方。以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带培本土专家等方式,选派103名科技专家长驻地方分院,全年组织科技专家服务团1000多人次到全省镇村进行科技服务,打造一支“政府信得过、企业用得上、农民离不开”的三农科技队伍。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以“一村一专家、一镇一小组、一县一团队”的模式实施科技进千村行动,组织科技特派团对接服务200多条省定相对贫困村,选派60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省定相对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通过院本部带训、新型农民培训与直播平台等方式,培训地方科技人员、职业农民6000多人次,培训乡土专家500多人次。探索“借巢孵蛋”,首创院地合作人才招聘模式,为汕尾农科院成功招聘博士入职地方服务。
六、积极组织科技资源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献力。一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抗疫情、促生产、保供应”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加强线上线下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开展现场直播16场,观看人数80万余人次,根据有关市县要求,分次分批组织专家前往实地指导;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20多个主要媒体平台发布省农科院制定的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二是组织专家开展专项研究,编著出版2部全国首发的农业农村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实用科技书籍。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汇编中国在畜禽生产与动物卫生方面应对新冠疫情的案例,为世界各国制定疫情下畜禽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提供指引;编著出版《战“疫”进行时 科技助春耕--2020年春耕生产技术要点》,获评2020年南方日报出版社十大好书。三是定点帮扶湛江雷州市洪排村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实现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000元,22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和“相对贫困村”的双摘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第23期、第79期文化教育帮扶专题刊发了省农科院的扶贫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