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西门广场改造工程完成
古朴的石柱大门,焕然一新的围墙,承载着院史的石刻,充满自然趣味的绿化景观……作为院部环境整治系列工程之一,历时一年多的西门广场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西门广场景观协调自然又融合了我院历史文化特色,与旁边的金颖大厦相得益彰,成为我院一个特色景点,也成为职工休闲的好去处。
西门广场为我院稻作楼旧址,这次改造在设计中凸显了厚重的院史和农科人一脉传承的金颖精神,具有特别的意义。新建的石柱大门与院东大门、南大门保持一致风格,门柱旁设花基和景观墙,周边的围墙采用贴石设计。景观墙上右起依序刻着蒲蛰龙、黄耀祥、丁颖、唐有恒四位先贤的肖像,并简书了我院历史沿革及先贤功绩。
我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08年唐有恒博士创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1930年,“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先生手创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为我院前身。1952年,广东省农事试验场成立。中国害虫生物防治的奠基人蒲蛰龙先生于1952-1956年任场长。1956年,由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发展而来的华南农学院稻作试验场与广东农事试验场合并,成立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正式成立。丁颖先生弟子——黄耀祥先生于1979-1983年任我院副院长,他开创了水稻矮化育种,引领第一次绿色革命,获得“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的美誉。
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在美化院容院貌、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注重彰显农科文化,传承金颖精神,如在院西门前建成了金颖大厦、将院部主干道命名为金颖路、在院白云基地建设了金颖广场、支持院部离退休老同志成立金颖艺术团等。
抗战前丁颖(前排中)与邓植仪(前排左1)等人在稻作楼前合影
改造后的西门广场
西门广场浮雕题记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肇始于1909年唐有恒博士创建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历经百余载风雨洗礼,由国立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广东省农业试验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传承淬炼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岁月匆匆,圣地煌煌,滚滚热土,英才辈出。昔先贤诸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建功立业,百世流芳。一代宗师,丁颖先生,明德笃学,躬行践履,手创稻作试验场,肇开吾国现代稻作研究之滥觞,享名中国稻作科学之父,饮誉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蒲蛰龙先生,孜孜求索,开拓创新,「以虫治虫」奠中国害虫生物防治之基,享誉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与丁颖先生同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衔。丁颖门生黄耀祥,弘扬师道,兴国为怀,引领第一次绿色革命,载誉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光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哉先贤,丰碑巍巍,风范长存,精神永驻。吾南粤农科诸子,当比方右列,明德任责,尚学务本,覃思精研,致知力行。是以为记,黾勉同心!
金颖大厦、金颖路
金颖广场、金颖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