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③ 科技支撑惠三农 共建共融促振兴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推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巡礼,颖耀农科。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10月9日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将推出“非凡十年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共同回顾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
近十年,我院与地方政府共建17个农科院地方分院、80个专家工作站、95个地方和企业研究院、586个示范基地;共有495个(次)品种和415项(次)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分别占比60%和68%;1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服务“三农”一线;定向组建专家服务团队262个,全链服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与2347家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5亿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240家涉农企业入驻,企业年产值超100亿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解决好“三农”问题,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始终是党中央强调“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工作。我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全面带动市县科技能力提升、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的院地合作模式和“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联合研发、强企兴业”的院企合作模式,全链条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021、2022年省政府分别主持召开了省农科院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我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发挥农业科技主力军作用,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大面积覆盖广东市场,全产业链技术支持粤九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员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支撑走深走实。
一、织密院地合作服务网络,撬动乡村振兴“潜力板”
自2015年12月第一家分院在佛山落地至今,我院已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17个地方分院(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实现在全省主要农业市全覆盖。院地合作开展以来,持续向基层下沉科技资源,与地方政府优势互补、合作共建科技工作平台。先后与佛山、梅州、韶关、肇庆、汕尾等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都市农业等共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市。建立了80个专家工作站,500多个农业示范基地,撬动各地累计超亿元安排产业科技专项。融入“双区”建设,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联合广州市建设广州种业之都、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菜篮子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共建“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共建“佛山市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彰显主力军作用。随着院地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大批良种良法在地方落地生根。十年来,共有495个(次)品种和415项(次)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占比分别为60%和68%。每年参加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广东种业大会,展示大量优新品种;“黄华占”水稻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英红九号”茶叶被列为广东省首次评出的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仙进奉”荔枝、岭南黄鸡配套系受到市场热捧,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解决水稻种植高效安全生产关键问题。
省市县三级联动解决农业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实施“提升市县农业科技能力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联动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机构协同攻关荔枝、茶叶、菠萝三大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发布《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解决荔枝产量不稳定、“大小年”挂果产业技术难题并示范推广,为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实招;《巴厘菠萝生产技术方案》总结集成菠萝优质高效种植技术“12(2)3”模式,有效降低菠萝黑心病、水菠萝的发生;《英德红茶生产规模化生产技术方案》《潮州单丛茶分类生产技术方案》解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难题,为广东茶产业绿色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二、构建院企合作创新体系,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企业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让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我院通过搭建平台、成果转化、专家进企、科技孵化等方式,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激活企业科技创新潜力,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至今,我院已与2347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95家研发机构、441个示范基地,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200项,合同金额超5亿元。
布局建设农业科技全链孵化育成体系。聚力打造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器,孵化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金颖农科孵化器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农业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吸引240家涉农企业入驻,孵化毕业27家,助推33家农业企业成为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9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13家农业科技企业挂牌上市,促成省农科院技术入股20家入驻企业;入驻企业新增1800项知识产权,年产值超100亿元,获投融资金额10亿元。
集聚资源搭建科企联合研发平台。“联合研发+共享平台+助推转化”多管齐下,建设首个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已为省内外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新赛道”上,率先推出100项农产品加工技术和预制菜十大共性关键技术。牵头建立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成立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与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推动科技赋能广东预制菜,发布首批7项预制菜团体标准,引领行业高标准安全发展,在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上发挥着“领头雁”作用。
三、全链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优势产业带动效应
自2018年广东省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来,我院以“一园一平台、一园一团队、专家进企业”,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需求,组建262个专家服务团对接服务全省90%的产业园,与产业园建设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417份,为产业园推广农业新品种565个,开展人才培训9246人次;推进科技服务“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打响了惠城丝苗米、海丰油占米、连州蔬菜、翁源兰花、英德红茶、陆丰甘薯、新会陈皮等“粤字号”品牌。此外,我院也获批建设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功能性产业园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服务功能性产业园 、广东省现代家禽种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支撑服务新高地。
四、实施全员科技特派员工程,服务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近1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三农”工作一线,数量为全省农业科研院校之最。构建“一县一小组、一市一平台”的工作模式,累计推广品种和技术近7000个次,培训各类农业人员约25.2万人次。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进千村”行动,1000多人次为1200多个镇村提供“点对点”挂钩联系和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扎实落地。450多名科技人员长期驻点,帮助乡镇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2019年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之际,成为广东唯一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的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获得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优秀组织实施单位、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称号。
五、投身脱贫攻坚战线,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对口帮扶丰顺县潭江镇枫坑村、龙川县丰稔镇莲东村、雷州市企水镇洪排村脱贫攻坚工作。以“三建带三促”为举措,帮扶建设村农技服务站、文体广场、农田水利建设,住房困难户房屋改造,安全环境改善等民生项目。园满完成各扶贫村脱贫达标各项工作任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在洪排村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和“相对贫困村”双摘帽,实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蝶变”。我院多次在全省定点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好”等次,被授予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单位。2021起,广东全面动员部署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吹响全面乡村振兴号角。我院牵头组建驻乐昌廊田帮镇扶村工作队,实施“一所对一村”结对帮扶模式,深入开展“同吃、同住、同劳”调研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实实在在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科技创新
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服务三农
是我们肩负起科技兴农的职责所在
“十四五”期间,我院将巩固推广科技支撑服务“三农”模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凝练攻关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延伸产业化应用生态圈,共谱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以院地合作为纽带,推动农业科技精准服务。持续发力,提升对接服务精准度。扎实推进地方分院建设,做好科技支撑服务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一个院属单位帮扶一个市级农科机构、2-3个县级农科机构的机制,持续带动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积极投身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把“一所对一村”“组团式服务”经验凝练成可推广复制的模式,让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地镇村,创新院地合作模式,打造示范样板。
二是以产业园为抓手,助力农业产业培优提质。深化院企协同和成果转化模式双创新,为全省种业振兴、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服务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在新一轮服务跨县集群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扩容提质类产业园建设上,不断提升产业园服务实效,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农技服务云平台,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一键下单”式全链服务。
三是以院企合作为支点,建设科企协同创新高地。瞄准华南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目标,以金颖农科孵化器为支点,持续打造科技孵化农业企业的“华南A谷”品牌,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高质量孵化育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