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科所黄羽肉鸡节粮性状研究在国际期刊iMeta发表
近日,我院动科所家禽育种团队在黄羽肉鸡节粮性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tegrating Gut and IgA-Coated Microbiota to Identify Blautia as a Probiotic for Enhancing Feed Efficiency in Chickens”为题在微生物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iMeta(JCR微生物学一区TOP,IF=23.7)发表。动科所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舒鼎铭研究员和计坚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谢春琳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瞿浩研究员、罗成龙研究员、陈鹏高级畜牧师、严霞高级畜牧师等为论文共同作者。
论文摘要图
黄羽肉鸡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畜禽品种,也是广东的优势种业。全国黄羽肉鸡年出栏量超35亿羽,约60%的品种来自广东。饲料耗用约占家禽生产总成本的70%左右,如何进一步提高家禽饲料利用效率是家禽育种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肠道微生物作为宿主的第二基因组,在畜禽重要经济性状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趣的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A(IgA)作为肠道中分泌最多的抗体,可以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因此,本研究以长期选育的高/低RFI惠阳胡须鸡遗传资源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了高/低系的肠道微生物和IgA结合微生物的发育变化规律和组成差异;进一步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技术,明确了肠道微生物可显著影响鸡饲料利用率;整合盲肠微生物组和IgA结合微生物组信息,发现了宿主免疫IgA可通过结合Blautia调控黄羽肉鸡节粮性状,并阐明了通过诱导B细胞活化产生IgA的作用机制。
这一成果从宿主免疫IgA与微生物互作的新角度,为提高黄羽肉鸡节粮性状提供新策略。
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41-G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687、32302755)、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2B0202160009)、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QZ-NK02、GDNKY-ZQQZ-K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金颖之光(R2023PY-JG012)和科技人才引进专项(R2022YJ-YB3013)等项目资助。
动科所家禽育种团队长期从事黄羽肉鸡遗传育种与新品种产业化技术研发等工作,团队培育的岭南黄鸡I号、II号、3号和5号配套系先后获得了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连续多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岭南黄鸡”年推广父母代种苗达600万套,全国品种市场占有率约15%。
原文链接DOI:https://doi.org/10.1002/imt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