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院所动态 > 科研进展

加工所在土壤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方法优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4-12-17 10:55 来源:加工所 【字体:

  近日,加工所桑树育种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TOP,IF=12.2)在线发表了题为“A spatial source-oriented and probability-based risk-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heavy metal and PAH contamination of urban soils in Guangzhou, China”的学术论文。加工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陈莲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振江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图片1.png

  人口、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高强度利用以及物质快速循环深刻影响着土壤环境质量变化。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中较为常见的具有三致效应的共存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其共存效应与协同作用放大了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然而,目前由于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的复杂性和土壤属性的空间异质汇性,识别和量化复合污染的高风险热点区域仍具挑战。基于此,本研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风险强度的大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的受体脆弱程度,确定了高风险热点区域的范围及比例,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解析。本研究将为其他区域土壤复合污染精细化风险评估提供全新的框架,从而为复合污染精准防控与高效修复奠定基础。

  桑树根系发达,生物量大,具有耐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耐贫瘠、耐旱、耐盐碱、耐涝等特性。先前研究已证实,桑树能够在Pb、Cd、As等重金属含量远超国家Ⅱ类耕地质量标准的污染土壤上正常生长,同时桑树分泌的酚类物质能够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协同代谢作用。桑树在污染土壤修复、盐碱地植被恢复、石漠化治理、沙漠治理、消落带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展现出巨大的生态效应。团队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多组学技术联合解析桑树响应重金属、盐碱、干旱等逆境胁迫的生理生态特征以及分子调控机制,大力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为桑树作为抗逆品种资源用于生态环境整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进而为培育、发展、壮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桑树生态产业奠定科学基础。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2007379)、院优博项目(R2021YJ-YB3007)、院青年导师制项目(R2020QD-044)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650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