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院所动态 > 科研进展

基因中心在剑兰切花的采后品质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4-09-05 18:18 来源:基因中心 【字体:

  近日,基因中心在园艺植物领域权威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中科院一区,IF=5.7)上在线发表题为“Pretreatment with Nano-silver extends the post-harvest longevity of gladiolus cut flowers by reducing free water mobility”的研究论文。基因中心李秀梅博士和刘勤坚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晏石娟研究员和刘军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生根教授团队参与了本研究。

  水分子具有极性,可与其他生物成分结合,成为生化反应的最好溶剂,保证了各种营养物质的转运。然而,作物采后脱离母体,水分子动态迁移“状态”及其分布缺乏系统研究。基因中心研究团队近期以四大切花之一的剑兰(gladiolus hybridus Hort)为材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和质子密度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鉴定了3种不同横向弛豫时间值的水组分,经纳米银预处理后的切花束缚水和游离水在培养初期较低,但两天后各水态的信号幅值均超过对照,说明纳米银预处理增强了切花的持水能力。同时,利用x射线能谱和扫描电镜检测发现纳米银随水分沿木质部向上运输,抑制了茎腐烂并减轻细菌在茎的阻塞。此外,该研究建立了含水率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切花的含水量,满足切花营养液生产工艺调整的实时反馈要求。

  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纳米材料处理对不同作物采后品质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开发作物保鲜剂、延长作物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得到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hpj.2024.03.010

图片1.png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和质子密度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含水量测量系统模式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