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所在茶叶采后挥发物释放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茶叶所茶叶加工研究室在国际学术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JCR农林科学一区,IF= 5.722)发表题为“Analysis of volatile emission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shoot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dependent postharvest treatments”的茶叶采后挥发物释放研究成果。茶叶所胡蝶博士为第一作者、马成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具有高蒸汽压、低水溶性、低分子量等特点,植物在生长发育、胁迫响应等阶段均会释放该类物质,因此植物源VOCs常被用作生物标记,监测农产品在采后管理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该研究以英红九号一芽二叶为材料进行不同温度的采后处理,通过解析处理过程中茶青释放的VOCs组分,探寻可用于监测茶青状态变化的标记化合物。该研究在所采样本中共检测到29种VOCs,并发现在不同处理温度下茶青释放的VOCs组分不同;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筛选获得了14种标记化合物;这些标记化合物在采后低温处理中均能被检出,而在采后常温处理中仅能被部分检出。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VOCs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低温和常温处理下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但是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在低温环境下会延迟出现。研究结果推进了对茶青采后生理变化的理解,也为茶青规模化管理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了广东省省政府专项(粤财农〔2019〕170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202210)、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102021237)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16103012300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