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农业强省大家谈⑤_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首页 > 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媒体聚焦

【南方农村报】徐玉娟:科技赋能农产品加工,让老百姓吃得营养又健康 | 建设农业强省大家谈⑤

时间:2022-12-19 16:55 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让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健康,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践行大食物观,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认为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农产品损耗、拓宽食物来源、开发营养功能食品,让老百姓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这也是广东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环节。

受访者供图

▎农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增值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上产值最高、带动农民增收力度最大的乡村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产业。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农业产业增值。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产值比是3.5:1,但我国只有2.5:1,因此农产品加工仍是我们的一大短板。”徐玉娟指出,农产品加工能力的不足,一方面导致农产品损耗大,大约20%农产品被浪费在到达餐桌之前,影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加工业质量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还存在看不见的隐性损失,如因加工技术落后或过度加工导致的原有营养成分损失,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降低产品品质。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非常重要,能从根本上带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徐玉娟认为,要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来提升传统农业,让农产品的品质更好、附加值更高。其中,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广东陈皮和广式凉果两个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广东的新会陈皮和潮州凉果都是可以借鉴的典型案例。

目前新会陈皮的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了145亿元,但是新会柑的种植面积仅10万多亩。为什么新会陈皮能发展得又快又好,农业效益如此之高?以前新会柑得手工剥皮,现在可以用器械剥皮;以前依靠人工晒制柑皮,现在可以采用节能干燥;以前新会柑的果肉都浪费了,现在可以将几万吨的果肉加工成酵素、果汁、果醋等。潮州广式凉果的制作曾经依靠人工完成浸泡、脱盐、渗糖等步骤。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改造,实现了机器代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传统凉果产业已转型为现代化加工产业,如今焕发着新的活力,带动了青梅、李子、杨梅这些小水果的产业振兴。这些都得益于农产品加工科技赋能,从而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拓宽食物来源  践行大食物观

广东的耕地资源有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如何把这些资源的效能挖掘出来?徐玉娟举了一个例子,以前种桑只是用来养蚕,但在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单位科技人员不断创新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拓展到“种桑养人、种桑养生”,把以前丢掉的桑果做成桑果汁,把以前只给蚕吃的桑叶做成系列的蔬菜、凉茶、功能性产品,比如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方粤抗二号,其中的第一味中药就是桑叶,夏桑菊中桑叶也是主剂。由此可见,桑叶由原来只是给蚕吃的食物或者一味简单的中药材,已变成一种蔬菜和保健食品了。

充分挖掘资源,是保障食物供应的重要手段。徐玉娟指出,人类的蛋白资源是不够的,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转化和微生物的合成来创造一些食物,这些都是需要挖掘和拓展。立足我省特色食品资源、深度挖掘各类食材并创新应用于产品研发中,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要从土地资源拓展到国土资源,从农业领域拓展到高新技术领域,要放眼全省国土资源,依靠现代科技驱动,全方位开发耕地、森林、海洋资源,拓宽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食物来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的食物来源。

此外,徐玉娟也关注到了营养功能食品的开发,她提出农产品加工要秉持个性化精准营养设计理念。面对我国大量血糖血脂异常、尿酸高、血压高等的人群,一定要精准保障他们的食品营养,根据膳食指南精准设计符合这些人群的营养功能食品。

 链接  >>>

广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大家谈 系列报道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记者】谢晓莉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肖婉琦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