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媒体聚焦

【专家把脉】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有何短板和弱项?

时间:2020-07-06 08:29 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字体: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7月3日,广东组织召开推进荔枝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总结广东前一阶段推动荔枝产业发展的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多位专家学者从荔枝产业现状、品种选育和农产品加工等不同的角度,就广东荔枝高质量发展“诊脉”“开方”,提出相关建议。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广东荔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不够牢固

图片说明


      “今年荔枝丰产丰收已成定局。”座谈会上,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的点评坚定有力。他表示,今年荔枝产业克服了去冬花芽诱导期连续干旱、春节花芽分化期疫情影响、春夏季果实发育前期高温干旱后期暴雨影响,全国荔枝产量比上年提高38.15%,为中等大年。荔枝的优质优价得到充分展现,市场销售顺畅。“珠三角、粤东荔枝中优质品种产量接近2018年甚至更高,但售价一直坚挺,较2018年份高2至5倍以上。荔农收入明显增加,普遍满意今年荔枝产量、售价和收益,收入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在陈厚彬看来,广东已成为全国荔枝生产销售的“排头兵”,尤其是广东的系列营销活动带动海南和广西荔枝生产销售,全国荔枝效益提升。同时以荔枝为龙头带动其他水果和农产品发展,形成完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今年荔枝产销两旺状况并未带来产业实质性改变。”陈厚彬表示,广东荔枝低产不稳产的生物学特征未得到根本改变。荔枝仍是对环境生态要求极高、成花坐果风险极大、管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作物。“只有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和低成本果品生产,才谈得上营销、物流、加工、采摘、文旅等。今年至今大型加工厂尚无着手加工荔枝鲜果。”陈厚彬说。

      此外,荔枝园立地条件差的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陈厚彬表示,广东荔枝园多位于山坡地,果园立地、交通条件较差,有相当比例的荔枝园无人打理,与海南、四川、云南等省份差距较大。“有些失管荔枝园立地条件其实相当好,失管造成极大的优质土地资源浪费。”

      就管理水平而言,陈厚彬认为,广东荔枝园传统管理耗时耗力和低效的状况也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大部分仍靠手工操作,尽管少部分果园有柴油或电动喷药机,但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喷药效率低。“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果园租赁经营期限不长不稳定和缺乏意识等因素,果农使用农机具现象不普遍。”陈厚彬说。

      在陈厚彬看来,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他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荔枝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为荔枝果品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用科学和技术去弥补荔枝低产、不稳产和保鲜难的生物学弱点;另一方面要加深全产业链科技内涵,更多地融入“现代”理念和元素,“荔枝果园、产业园要见‘树’更要见‘园’,要更多地体现‘园’的质素。”

      陈厚彬建议,要加强培养精勤荔枝果农。可建立荔枝新型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具技术共享服务平台,让有意愿应用农机具、无购买农机具能力的农户能够用上、用好农机具,把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然后把更多的劳动力用于高水平的水肥管理,做好枝梢生长、成花和坐果等的精细调控,激励果农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实践科学的潜能。


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教授胡桂兵:对荔枝新育成品种进行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

图片说明


      在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教授胡桂兵看来,当前广东荔枝品种选育取得一定成效,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高、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新品种保护体系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资源丢失风险加剧。各级荔枝资源圃保存容量有限、设施落后、手段原始,备份圃建设缺失。二是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不够深入,难以满足当今品种选育对优异新种质和新基因的需求,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品种遗传改良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四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与产期集中问题突出。低效荔枝品种占总面积的50%以上,果贱低价问题仍很突出。五是传统优质品种的稳产性差,对栽培技术要求高,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六是种业企业缺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

      为解决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品种问题,胡桂兵建议,要高质量建设好茂名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系统调查、收集保存荔枝种质资源;同时加强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建立并完善荔枝种质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在种质评价鉴定的基础上,每年创制一批优质、丰产、稳产、不同熟期、抗逆、适宜加工等方面的荔枝新种质。

      胡桂兵建议,要整合好优势科研院所的生物技术人才与平台,构建荔枝分子辅助育种平台,为荔枝育种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的优质新品种;继续加强砧穗组合研究,为荔枝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省级和地市级荔枝良种采穗圃,通过高接换种方式,在广东荔枝主产区推广新优良种50万亩以上。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种业管理,整合多部门、多环节、多类型的涉种管理服务系统,完善荔枝种业大数据平台,加强种业信息监测预警,提升种业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胡桂兵表示,要加强各级政府投入,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育种人才团队的培养与信息交流,探索建立科研成果共享与收益分配机制,对荔枝种质资源、中间材料、育种亲本、相关技术以及新育成品种进行确权、登记、价值评估,确定预期成果的所有权归属与收益权分配比例。


广东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广东荔枝加工业要从“被动加工”向“主动加工”转变

图片说明


       “目前我省荔枝产业仍以鲜果销售为主,存在加工链较短、加工比例不高的问题。”国家荔枝产业体系专家、广东省农科院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指出,目前国外大宗水果如巴西橙加工比例达85%,而广东荔枝加工比例不到15%,这和广东作为全国荔枝第一大产区的地位不相称。

      “专用原料是农产品加工的‘第一车间’,没有好的原料就难加工出好的产品。”徐玉娟说,长期以来荔枝以鲜销为主,加工企业大多采用“吃不完、销不了”的剩果为原料,没有加工专用品种和原料,而美国、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的苹果汁、橙汁均有加工专用品种。广东目前荔枝品种选育仍以鲜食为主,急需建立基于营养功能导向、加工导向的多元品质评价标准体系,筛选适用于不同加工形式的品种,实现荔枝加工产业由“被动加工”向“主动加工”的转变。

      徐玉娟认为,荔枝具有极强的热敏性,传统的热加工易引起色、香、味及营养损失,能耗高且品质不高,采用前沿高新技术和装备,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迫在眉睫。目前,超高压杀菌、冷冻浓缩等新技术已在发达国家产业化应用。

      徐玉娟表示,荔枝加工分为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在荔枝主产区要加快产地初加工建设,依托高新技术生产高品质的果汁、果浆、果干等初加工产品,为果蔬奶制品、果醋调味品、益生菌发酵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加工制造大产业”提供“二次加工”的优质原料,实现荔枝由“小特产”向“大食品产业”跨越。

      “要深入挖掘荔枝营养健康功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营养健康需求,深度融入‘大营养大健康’产业。”徐玉娟指出,荔枝是传统滋补型、保健型高档水果,是开发营养健康产品的优质原料。她建议,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深度挖掘荔枝果肉、果皮、果核的功能成分及健康效应,研发益生菌发酵、荔枝多糖、荔枝核提取物、荔枝皮多酚等精深加工技术,设计创制个性化、多元化的营养健康新产品,将其应用到保健食品、特膳特医食品、护肤品、日化产品等产业中,实现荔枝高值化。


【记者】王磊 陈薇 章四平

【来源】南方农村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一横路13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