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政科结对共建,赋能广东种业振兴!
7月的广州,稻田飘香。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区(下称“种业产业园”)的水稻已是片片金黄,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
7月6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下称“水稻所”)党委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聚力育种创新,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通过举行种业创新交流会、观摩野生稻及优质稻种植情况,体验水稻新品种收割与测产,把党建工作与种业创新工作有机融合,助力广东种业振兴行动。
活动现场。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刘中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党委书记肖昕,种业管理处副处长刘凯、副处长钟婉霞、四级调研员司徒志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何秀英、首席专家王丰研究员、广东省农科院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吴寿迁等出席活动。种业管理处党支部成员、水稻所党委委员、资源室及育种研究室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刘中国处长主持活动。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刘中国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党委书记肖昕
育种创新深入交流,助力种业振兴再取新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将种源安全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部署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推进种业振兴,水稻所是重要的科研力量。种业创新交流会上,何秀英向大家介绍了水稻所发展历史、育种团队力量、育种创新科研平台、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育种创新等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何秀英
一直以来,水稻所是广东水稻育种创新的重要力量。何秀英介绍,在矮化育种基础上,水稻所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育种家优良传统,在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方面取得很好成效,迄今,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1200个(次),水稻品种审定数位居全国科研单位首位。
其中,水稻所迄今主持和参与育成的超级稻品种24个(次),育成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的大品种36个。
此外,依托水稻所的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收集保存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野生稻资源5000多份;并建有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保存栽培稻资源近20000份,为我省水稻育种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
“水稻所的育种创新成绩,得益于种业管理处领导一直以来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的全方位支持和指导。”肖昕表示,接下来,水稻所将继续致力于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不忘初心,勇立潮头,在种业振兴行动中再创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刘中国表示,广东水稻所要发挥自身科研力量和种质资源保存能力,提前谋划,做好建设省水稻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准备,为广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观摩种业产业园,助力种业成果转化
在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中,种业产业园已成为种业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去年12月,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成功入围202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成为首个农作物种业产业园。今天的结对共建活动所在地——白云试验基地,便是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区。
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
活动现场,何秀英向大家介绍了园区水稻种植情况,分享了十几个优质稻的品种特点。水稻遗传资源研究室主任李晨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建设情况及水稻资源保存情况。参会人员一同参与了水稻新品种收割、测产活动。
现场观摩。
体验水稻收割。
刘中国在观摩中表示,希望水稻所发挥种业功能性产业园核心技术、产业融合和示范推广功能,为推进种业成果转化,助力广东种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产业园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积极发挥和充分利用水稻所等各实施主体在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撑优势,优化提升种业核心关键技术、延长现代种业产业链、构建现代种业支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孵化等,最终实现“服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全省现代种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