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藏粮于地!全国农田建设相关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启动
7月4日,全国农田建设相关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启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杜晓伟以视频形式参加,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江毅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现场
乡村振兴基础在地。杜晓伟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大量农田建设相关培训,以往面向农田建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今年扩展到广大农民。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既可以让农民了解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建设基本要求规范,也可以让农田建设管理人员根据农民反馈不断优化改进工作。通过培训可以发挥农民对农田建设的监督作用,推动农村工作做实做细;可以让广大农民用好、保护好农田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发挥农田建设长期效益,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杜晓伟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孙法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59亿元,培养高素质农民超过700万人次。从今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农田建设相关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大耕地保护知识培训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同时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专项培训行动。各级农田建设部门、科技教育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培训经费,做好总结宣传。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
江毅介绍,2020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高标农田建设同时,深入实施土壤酸化治理工作。在乐昌、翁源、曲江等10个县(市、区)创建集中连片酸化耕地治理示范样板田,辐射带动周边酸化耕地治理40余万亩,吸引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健全了项目实施管理制度,逐步构建起“土壤障碍诊断——改良方案构建——治理效果评价”全链条耕地障碍诊断与改良利用技术体系。广东根据实践总结的《广东省土壤酸化耕地治理新技术模式与实施路径》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年农田建设政策制度研究优秀成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江毅
都斛镇南村水稻专业种植户李任贵,有30多年种田经验。“种田需要依靠农业科技,盲目种田肯定行不通。”李任贵说,“我之前也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学到很多种田知识。”都斛镇莘村家庭农场经营者李胜业介绍,科学种田,不但能节省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粮食产量。“我们种植的水稻面积越大,对农业科技的依赖性就越强,通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活动,能够提高种田技能。”李胜业说。
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立即举办了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酸化耕地治理)培训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张木介绍,不同酸化程度土壤要分类施策,精准调控。微酸土壤采用有机改良、平衡施肥的策略;酸性土壤要有机改良、平衡施肥,同步使用土壤酸性改良剂;强酸性土壤要有机改良、平衡施肥,使用酸性土壤改良剂,高效灌溉引水洗酸,采用耐酸品种。目前,粤西地区已经形成双季稻“秸秆还田+改良剂” 改酸技术模式,粤北形成三熟制下“秸秆/绿肥还田+改良剂”生态改酸模式,珠三角、粤东地区形成三熟制下“有机替代+改良剂”培肥改酸模式。
培训现场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相关负责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广东各地级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酸化耕地治理项目县(市、区)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高素质农民群体等代表,从事农业建设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