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农村报】带动农户年增收超亿元的海丰油占米,是怎么“炼”成的?

时间:2022-06-15 09:36 来源:南方+ 【字体:

  不到20天,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社美村种粮大户黄文加就可以收割早稻。正值雨季,晒谷十分棘手,但黄文加颇为从容。“稻谷烘干十分方便,可以交给专业的公司,收费也比较合理。”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农民享受便利、专业的社会化服务,是海丰县推进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实现联农带农的缩影。“产业园的创建,将企业和农户、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连接起来,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农民增收有途径、有后劲。”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公布的《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产业园于2020年获批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2022年5月,园区总投入20555.46万元,提高了当地水稻育种、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种好   做强种业“芯片”,优种联农带农

  “以前种田像赌博。”61岁的黄文加流转耕地约700亩种植水稻。忆及曾经买到劣质种苗的经历,他仍表现出无奈。最惨淡的时候,单造亩产不足500斤。“产量不高,种粮大户只能亏本。”他补充。

  劣种“横行”,挫伤农户种粮的信心。一粒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系粮食安全主动权。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

  “种业良莠不齐,尽管海丰油占米种植历史悠久,但是名气不大。”乡贤农科专家陈建伟评价。现年61岁的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陈建伟是海丰县海城镇人。产业园落地后,他被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引进回乡,参与成立广东省农科院海丰油占米产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持品种选育工作。

  中心成立后,陈建伟和团队引入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培育优质种苗,并在基地研发培育,筛选出抗性、丰产性较好的种子,提供给农业企业和农户种植。

  在县一级成立水稻育种基地,从全省来看相对罕见。陈建伟解释,“在县里开展育种工作,培育的种子更符合当地水土,可以及时更新品种,可持续性更强”。

  据了解,中心引进和培育出香雪丝苗、莲香丝苗(象牙航香)、19香、南晶香占、中隆丝苗等优良品种,有力做强“海丰油占米”种业“芯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10项以上。

  育出的良种如何推广?作为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汕尾市丰隆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隆公司”)进行探索。丰隆公司顾问吴文清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企业获取中心研发的优质种子,并在试验田试种,提纯出高产、抗性好的种子。之后,企业与有意向合作的农民、种粮大户签订协议,把种子分发给他们种植,再收购稻谷。

  黄文加是丰隆公司的“老主顾”,也是良种推广后的受益者。他说,使用了良种后,产粮有保障,单造亩产稳定在1000斤。

  农民种出达标的稻谷后,丰隆公司收购加工。根据协议,发放种子的成本,以1斤种子换1斤湿稻谷的方式等量置换。稻谷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每吨稻谷农户可多赚200元”。目前,企业的推广良种,已经涵盖全县7个乡镇、1个农场。

  收购价高于市场,成本如何回收?吴文清表示,优质种子,获得优质稻谷的概率更大,有利于企业发展“高端米”,获利空间更大。

  丰隆公司推广良种、联农带农,实际上是对工商资本大面积流转耕地的突破。“为什么公司不大面积流转耕地?”吴文清解释,由于土地碎片化,农民有较深的“土地情结”,企业向农民流转土地成本高且难度大。“发放良种,既回避流转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也能完成联农带农的任务。”

  收好   撬动社会资本,财政投入加持

  再过不久,便要收割早稻了。连日来夏雷阵阵,雨水不断。往常收稻谷碰上雷雨天,黄文加十分忐忑。“没出太阳,怎么晒谷?只能看着稻谷发芽烂掉。”即便天晴,由于缺专业的烘干设备,他只能在村道晒谷,或把湿谷摊在干布上吸干水分。“现在不怕雨天收割了,有公司帮忙烘干后收购。”

  粮食加工能力不强,损耗率高,曾令企业“头疼”。“减损增效,就是保住企业的命根子。”吴文清说,加工涉及烘干、原粮储备、稻谷加工、成品粮储存等多环节。过往加工方式粗放,粮食损耗高。“以一天加工80吨稻谷为例,损耗率高于5%,意味着有4000公斤成品米变成米碎或米糠,收购价每斤不到1元。正常的成品粮单价至少3元,企业损失极大。”他补充。

  产业园落地后,如何打通加工环节的“堵点”?

  丰隆米业的粮食加工基地,机器轰鸣;贯穿六层楼的全自动生产线令人眼前一亮。“现在企业投入了两条全自动生产线的建设,粮食加工、包装环节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加工更加精准,粮食损耗率,由以往的5%,降至2%。”吴文清介绍。

  机械化设备投入大手笔,自动化生产跑出“加速度”,对资金链提出高要求。吴文清表示,在加工设施方面,企业投入约2000万元,而财政补助约882万元。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机械化建设的成本由企业一力承担,企业至少要5年才能实现。在财政资金的加持下,不到2年便实现了全自动化加工。“现在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满怀信心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除了加工,产业园打通育秧、种植、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社会化服务环节的“堵点”。对此,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荣公司”)负责人郭芳荣深有体会。

  中荣公司是产业园的实施主体,主要从事稻田统防统治这一环节。过去,由于收费颇高,约120元/亩,农户较少采用。产业园投入运营后,政府按50元/亩补贴价格,降低飞防的成本,如今企业向农民收费约70元/亩。

  降本提效,成果明显。“采用雾化喷药的方式防治病虫害,药量减少,更加环保和安全。”郭芳荣说,在全县的飞防面积,由最初几千亩,扩大到超十万亩。

  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保障和撬动社会资本,海丰县完善了现代化烘干加工、社会化服务、数字信息化农业等功能板块,企业装备和加工产能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海丰县农业农村局5月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产业园省级财政资金使用5000万元,县级财政统筹和企业自筹资金已投入15555.46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与撬动地方统筹资金和社会资本投资比例达1:3.11。

  卖好   多重营销助力,好米进入湾区

  每到秋季,海丰稻田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亮丽风景。一望无际的农田里,颜色不一的秧苗星罗棋布,绘制成精美的画卷,吸引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农产品不仅要种好,更要卖好。5月公布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

  “利用稻田画吸引游客,以及直播带货、电商零售、活动展会的形式,促进产销对接,提升品牌知名度。”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品牌培育方面,海丰县通过精心组织开展第二届海丰油占米暨农业产业(扶贫)发展大会、直播带货、78亩规模稻田画创意设计、模特稻田艺术表演活动、制作产业园宣传片、短视频、投放广告等多元化形式,不断提高“海丰油占米”品牌知名度。“现在海丰油占米,已经销售到深圳、惠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品牌打造和营销方式的革新,也“倒逼”海丰油占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吴文清介绍,在销售方面,公司投入电商渠道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方式。公司通过线上销售数据和消费者测评反馈,了解市场偏好,从而优化生产端。

  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出示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海丰油占米”市场每公斤售价提升4元,农民种植丝苗米每亩增收300多元。“以全县40万亩种植面积计算,农民年增收总额在1.2亿元以上。”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