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时间:2022-03-30 16:28 来源:本网 【字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正加快迈向共同富裕。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广东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问道共富路”栏目,连线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邀请相关专家,为广东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等多方面务实举措。广东如何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利好,加快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南方日报记者连线在京参会的广东团代表和农村研究专家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权:

  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南方日报:这些年,村里有哪些变化?

  刘小权:过去一年,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我们村以前的路只有土路肩,行车不方便。现在道路宽敞硬化了,卡车能开进来拉走村里的甘蔗和红薯。我们县因为种甘蔗被称为“中国第一甜县”,但以前甘蔗品种相对落后。引种之后,现在甘蔗的产量和甜度都提高了。村里组织了各种技能培训班,妇女还能获得妇女创业免息贷款,村民成了技能人才,口袋也越来越鼓,这些变化多亏了国家和省里的好政策。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农村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

  刘小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目前一些乡村在产业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是缺乏产业项目支撑,集体经济收益有限。

  另外,尽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但不少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整合不到位,投入方式也比较粗放。在引进资源方面,有些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路难走还缺电,导致一些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低。

  南方日报: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刘小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不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举措,其中就提出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我认为要在两个方面去补齐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短板。首先要活用好现有资金。地方政府要把中央、省市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都整合起来,设立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基金,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做到专款专用。要把资金用于鼓励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活力。

  其次,要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提高农村金融投入的多样性,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我建议,国家可以设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引入市场化专业运作模式,并筛选“白名单”企业,为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南方日报:您对共同富裕有着怎样的期待?

  刘小权:在我心中,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备,道路四通八达。村民出行方便,“村货”储运方便,农业的“科技味”也越来越浓。村里不仅要产值,也要“颜值”,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干劲十足。大家对于乡村发展的信任和期待越来越足,更多的人才扎根乡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感染力、带动力、服务力的工作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何桂芳:

  破解山区“交通难” 打通乡村“致富路”

  南方日报:这些年的广东乡村振兴发展带给您什么感受?

  何桂芳:连南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小县城,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山联村道路拓宽、房子干净整洁、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我们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村民们的收入显著提高,生活变好了,积极性越来越高,开始主动摸索致富发家的新路子,比如开民宿、养蜜蜂。越来越多村民走上务工、创业的道路,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您认为需要克服哪些短板?

  何桂芳:交通问题是制约广东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路通才能民富。特别是清远北部地区一些乡镇,距离省会城市较远,交通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果企业进不来,优质农产品出不去,这个地方的生态优势、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就得不到发挥。

  南方日报: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何桂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要解决交通问题。高铁是清远北部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不少群众心中都有一个“高铁梦”。我一直在呼吁、推动破解城乡交通难题。其中,广清永高铁项目让我念念不忘,已连续关注6年。如今,这一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县里老百姓都期盼项目尽早开工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外,偏远山区不少县道、村道是石子路,急弯多坡度大,不利于农副产品运输。我建议拓宽、升级改造农村道路,降低运输成本,也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南方日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您最关注哪些推进共同富裕的举措?

  何桂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等方面,让人倍感振奋。尤其是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大幅增加,为多年来最大的增幅,增强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其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今年,我们基层干部群众将更有底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

  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

  建议完善城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南方日报:广东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有哪些成效,面临哪些挑战?

  万忠:近年来,广东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要素配置日趋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但也要看到,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城乡要素流动仍不够顺畅,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城乡一体化构成制约。此外,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广东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准仍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质效离居民越来越高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万忠:关键是要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的普惠共享。

  一是要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

  二是加快城乡医疗卫生联动发展。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适当调整城乡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比例。

  三是建立互惠共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及社会兜底保障体系。推动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重点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还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市或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城乡基础设施项目一体化开发建设。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可以切切实实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带动农民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农民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南方日报: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建设乡村的人才。对此您有何建议?

  万忠: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双向交流制度和政策。广东可着力推动实行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人才交流,通过制定实施科学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为岗位的合理轮换提供支撑。

  其次,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团队竞赛等方式,为乡村人才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乡村人才稳得住、留得下。此外,还要搭建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科研平台,优化人才工作、研究和生活条件,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南方日报:您对广东推进共同富裕有怎样的期待?

  万忠:近年来,广东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在我看来,其中一些具体做法能为全国迈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其一,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粤东粤西粤北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从产品、功能产业园到产业集群不断推进,这种模式在全国具有创新和探索意义,值得复制推广。其二,近年来,广东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在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取得很好经验,对全国也有借鉴意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