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抓住“牛鼻子” 聚焦全产业链

时间:2022-03-11 09:25 来源:本网 【字体:

微信图片_20220311091118.jpg

广东省农科院分院办公室主任董博博士

微信图片_20220311091122.jpg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赖作卿

微信图片_20220311091127.jpg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专家李鸣涛

微信图片_20220311091136.jpg

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孙志杰

  专家解读

  近日,汕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召开,提出今年推进乡村振兴六个方面的举措,奋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业内专家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六箭齐发”兴乡村的部署,政治站位高、情况把握准,有的放矢,真正抓住了乡村发展的“牛鼻子”。这六大举措是一套组合拳,相互联系,每一项举措都不可或缺。

  ●“六箭齐发”为乡村振兴打基础●

  汕头市委提出,今年要紧盯汕头市党代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安排,用抓工业的力度抓农业、用抓项目的措施抓乡村振兴,把“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赖作卿表示,这样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抓落实,部署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既把握住当前“三农”工作的实际,又为汕头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国计民生。”曾参与农业脱贫工作的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孙志杰认为,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六大举措是现阶段针对农村问题的良方,具体明确了汕头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方向。尤其是措施中提到要针对农田撂荒的根本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积极性的问题。

  在广东省农科院分院办公室主任董博看来,汕头历来具有精耕细作、勤劳开拓的传统,具有很大的可开发潜力。按照“六箭齐发”的思路,汕头乡村振兴要着重在产业振兴,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要立足粮食、蔬菜、禽畜、水果、水产五大优势农业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渔港经济区为抓手,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载体,聚焦“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条发展。

  董博建议,汕头要通过规划设计和信息化建设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园扩能增效;强化科技赋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通过加工和品牌建设,探索新时代农产品模式,把产业推向价值链中高端。

  ●让各种主体参与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的因素是第一位,只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做到共建共享,才能汇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赖作卿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下,农民可以选择进城发展,城市居民也可以投身乡村建设和生活,进城的农民也会返回乡村创业。乡村要振兴,就要让各种主体能够参与进乡村建设中去,让大家得到更多选择。因此,他提出应该拓宽“农民”的概念范围的看法。

  “不是只有搞种植、养殖的乡村原住民才是农民。”他认为,所有向往农村生活以及参加乡村工作的人,都是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董博同样认可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他本人正是广东省农科院汕头分院第一批驻点专家之一,目前该院正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到汕头乡村振兴中,围绕为农民增产增收的花生产业、兰花产业、水稻产业、狮头鹅产业、牛蛙产业、水产产业、奶牛产业等,切实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同时,他在日常工作中还紧扣农业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推广基因技术,挖掘良种种质资源,提深科研深度,补齐全产业链中短板。

  董博表示,越来越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下沉技术和人才到汕头,将有助于带动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提升服务全省乡村振兴水平,发挥科技对“三农”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汕头的六大措施中提出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支持帮助农民提升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视农民工作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乡村振兴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创造力,这才是有生命力的途径。”董博建议,汕头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众特色,标准化培养粤菜师傅,结合汕头轻工业优势大力培育乡土技术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保护潮剧潮绣茶艺等非遗传承人,让广大农民参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实现农村自我“造血”●

  作为一名水产养殖相关科研工作者,孙志杰对汕头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举措倍感兴奋。他表示,农村发展不能单纯靠第一产业,农村不但要“输血”,还要自我“造血”,要合理利用自身资源、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企业,努力提高产业附加值。

  孙志杰指出,农村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的产业发展,单纯靠养殖业和种植业,只是作为独立的第一生产资料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不加入后续高值产业链之中,就不能获得合理的价值分配。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都要有组织地加入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中来,以提高个体收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政府、高校以及资本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近年来,孙志杰主要从事牛蛙绿色养殖模式开发的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汕头市的牛蛙养殖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养殖、育苗、饲料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每年的产业产值达几十亿元,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然而,高密度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以及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牛蛙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汕头已进行了多次养殖规范化治理工作,但大量本地牛蛙从业者出走湖南、湖北、江西、海南等地,造成了本地优势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汕头牛蛙养殖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对此,孙志杰提出要从抗病育种、替代抗生素开发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污染问题。同时,他认为根本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在绿色科技的支撑下发展高附加值牛蛙产业体系。目前,孙志杰参与了濠江水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工作。该产业园是以打造高附加值稻田蛙预制菜为牵引,吸收牛蛙养殖、饲料、收购加工以及汕头大学和汕头市海关进出口检验检测中心等多家单位,以绿色养殖和绿色预制菜加工技术为支撑,共同打造围绕牛蛙的产业体系。

  “留住人才,乡村振兴才有力量支撑。”孙志杰称,这个体系中包括了食品加工产业、饲料加工业和牛蛙种苗产业以及围绕于此的人才。以省农业产业体系来发展牛蛙产业,既留住了产业资本,也扩大了社会服务,是一个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工具。

  ●撬动金融资源投入乡村振兴●

  赖作卿长期参与乡村振兴一线调研,对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有深刻的感受。他认为,汕头提出探索“政银保担”四位一体的融资保障机制,撬动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这是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受制于农业规模小、抵(质)押物价值不易变现等原因,小农户经常陷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为此,赖作卿建议总结广东农业相关产业“政银保”的实践,可试点建立粮食和生猪等产业的担保基金,保障金融资源顺畅进入国计民生相关产业。同时,可选择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作为担保基金的使用者、组织者,由他们来组织联系农户参与,可以避免一般商业担保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也可降低质押物难以盘活的风险。

  汕头还提到,要充分用好深圳帮扶资源,为农产品搭建食品超市、展销窗口、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消费渠道和空间,推进汕头优质农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让更多“汕字号”通四海卖全球。

  对此,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专家李鸣涛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推动农产品依托电商平台拓展市场的相关建议。他认为,农业电商首要做好选品,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在网上卖出好销量、好价格,应选择具备一定的产品特色和卖点,同时具有一定的加工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品。

  李鸣涛还认为,应当选择好渠道,电商市场渠道众多,不同平台客户定位不同,运营规则和成本也相差很多,应选择适合的渠道平台加强运营投入并做好品控、物流、售后等供应链服务。另外可抓住当前直播电商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大在直播电商渠道的投入,发挥直播电商优势可弥补农产品标准化等方面的不足。

  在他看来,做好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长远看农产品电商市场的竞争既是产品特色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农产品在标准化、规模化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品牌化发展可以有效建立差异化优势,强化品牌私域流量黏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