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技术顶天,品种落地,广东省农科院让冬瓜“大”有可为
冬瓜,中国人最熟悉和喜爱的蔬菜之一。芋香冬瓜、绿肉节瓜、迷你冬瓜……市场上众多好吃又营养的蔬菜食材,都属于冬(节)瓜。
近年来,我国的冬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将达1000亿元。面向冬瓜产业的大市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下称“省农科院蔬菜所”)致力于育种关键技术创新,持续挖掘“大”秘密,培育大品种,推动冬瓜产业实现大发展。
广东打造冬瓜种业强芯
坐拥大市场
冬瓜产业市值可达1000亿元
作为葫芦科冬瓜属的“独苗”,冬瓜是冬瓜属仅有的一个种。冬瓜原产中国南部及印度,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一般印象中,冬瓜体型巨大,无色无味的特点使其可入菜、可炖汤、可作装饰,广受欢迎。相较其它蔬菜,冬瓜还更加耐贮运,具有均衡蔬菜市场供应的作用。
冬瓜个头大,市场规模也不小。
据2018年全国30种主要蔬菜播种面积调查显示,我国冬瓜播种面积约500万亩,排第20位,在瓜类蔬菜中仅次于黄瓜。广东是我国大陆冬瓜最早上市的省份之一,冬瓜种植面积近100万亩,占全国的1/6,堪称冬瓜种植大省。
目前,我国冬瓜种植区域分布于近20个省份,年产量5800万吨,鲜产品与加工产品年产值超700亿元。鉴于我国冬瓜品种品质稳步提升、种植面积稳定,加工规模有扩大趋势,冬瓜产业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谢大森预计,我国冬瓜产业市值将达1000亿元。“一个属于冬瓜产业的黄金时期才刚刚开始!”
挖掘“大”秘密
广东冬瓜育种实力雄厚
广东还是冬瓜科研、育种大省,拥有省农科院蔬菜所这一冬瓜科研育种优势单位。该所长期躬耕广东蔬菜产业一线,围绕产业发展卡点、难点问题,为做强做优广东蔬菜产业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冬瓜是个头最大的瓜类作物之一,但“冬瓜为什么这么大”长期困扰着育种家。
2019年,省农科院蔬菜所牵头,协同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等5家单位,完成冬瓜基因组和变异组研究,发现冬瓜含有27000多个基因,重复序列的大量扩增导致其基因组比其他瓜类大2~3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不仅揭示了冬瓜个头由小变大的分子机制,更为冬瓜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良好基础。
“抗性和劣品连锁”是冬瓜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无法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突破。如何兼顾冬瓜品种的高抗与优质?
据谢大森介绍,该所研究团队利用多组学技术发掘控制蔬菜品质和抗性形成的关键共因子,形成蔬菜品质与抗性的正向协同应用技术,选育一批“高抗性、高品质、高效益”的突破性冬瓜新品种。
目前,由省农科院蔬菜所培育的黑皮冬瓜品种在全国拥有30%的市场占有率,在广东更占到60%。铁柱168号、铁柱2号等品种突破了冬瓜种子休眠、长途运输破损率高等产业关键问题,夏冠1号、丰冠系列节瓜品种兼具高产高抗优质等特性,是华南地区的主导品种。此外,粤广节瓜、粤农节瓜深受市场欢迎,赏食兼用的迷你冬瓜和芋香冬瓜还成为产业效益提升的新增长点。
芋香冬瓜
推动大发展
科企合作成产业发展密钥
随着种业振兴行动向纵深推进,“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不仅在于种子本身的市场价值,更在于优良种子对全产业的推动发展。谢大森表示,科企合作有助于解决当前冬瓜产业研发能力欠缺的问题。企业定题、科研单位定向科研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无用工作,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近年来,省农科院蔬菜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冬瓜商业化育种。
一方面,该所向种业公司转让品种经营权,使优良品种真正地“落地生根”,走向市场;另一方面以企业定题、科研单位定向研究的方式开展订单式育种,推动商业化育种高效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目前,该所培育的大部分冬瓜品种均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累计转化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冬瓜生产、加工、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瓜科研、育种国。省农科院蔬菜所致力于打造“粤菜种业强芯工程”,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运用“常规育种+前沿生物技术+信息化”等手段开展蔬菜育种,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助力广东实现种业科技自强自立。
在省农科院蔬菜所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冬瓜产业,还有无限可能。
省农科院蔬菜所瓜类资源与育种学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