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农村报】亩产值8000元!汕尾“稻-稻-薯”升级省际合作新发展

时间:2022-02-17 08:59 来源:本网 【字体:

  冬种春收,汕尾市陆丰市南塘镇后径村的一片马铃薯示范田吹响了丰收的号角。2月11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广东企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企耕农业”)联合对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并召开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经专家测算,马铃薯示范田产量为5709.1斤/亩,商品薯率达85.66%。在今年晚疫病普遍爆发的情况下,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绿色防控技术有效保障了马铃薯稳产。

  企耕农业总经理黄嘉贤介绍,采用“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可实现一年三造,亩总产值突破8000元,亩纯利润达3000元,其中两造水稻总利润1000元,一造马铃薯利润2000元。近年来,“稻-稻-薯”模式在广东省惠州、江门、湛江等多地实践,遍地开花。开展冬种马铃薯能够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户种植收入双赢,有效释放产业潜能,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机收后的马铃薯均匀散落在田垄上,农户们将其分级收拣、打包装运。

机收后的马铃薯均匀散落在田垄上,农户们将其分级收拣、打包装运。

  种粮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马铃薯在产品品质、产业规模、加工潜力等方面兼具优势,已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陈小平评价。

  汕尾市陆丰市土壤砂质,雨热同季,霜冻期短,适合马铃薯种植。据了解,汕尾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海岸线较长,冬闲田与可利用农田面积约100万亩,可进一步保证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及国内大中城市的冬春季鲜薯供应,是马铃薯产业转移的首选区域,对于开展“稻-稻-薯”项目具有天时地利优势。

  “企耕农业”马铃薯于2020年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和“粤字号”农业品牌,采用“稻-稻-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晚造优质稻收割后种植马铃薯,生长期只需要120天,能够实现在东半球全年最早上市,产品价值相对较高”,黄嘉贤说道。

  基地生产的马铃薯收获后直接发往深圳、上海、长沙、武汉等地,播种、收获等农忙时期,当地的用工可达100人左右,临时工每日收入130-200元,有效带动当地劳动生产,推动农户致富增收。

广东企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示范田。

广东企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马铃薯示范田。

  目前,“稻-稻-薯”项目在广东省马铃薯种植区域普遍推广,自2019年广东与黑龙江开展“稻-稻-薯”高效生产示范项目以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据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尾迎来了冬种马铃薯的发展新机遇,将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项目,加大对冬种马铃薯产业支持力度,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规模和产业影响,通过产业振兴带动粤东地区乡村振兴。

  省际合作、科企联合的新探索

  2015年以来,每年东北进入冬闲之际,便有一些农民南下广东遂溪种植马铃薯,约上百户贫困户先后脱贫增收。2017年,粤黑两省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越来越多来自黑龙江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东省建设马铃薯基地。2018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提出将“北薯南种”模式升级为“稻-稻-薯”高效产粮模式。

  两省在基地建设、农业经营、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入交流,经验共享。粤黑合作实施“北薯南种”项目、推广“稻-稻-薯”高效生产模式,在广东省内多地实践硕果累累,有效盘活广东省丰富的冬闲田资源,释放更大粮食生产潜能。

  “马铃薯品种单一、薯种退化等问题制约着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李成晨博士介绍。为提高“稻-稻-薯”的生产效益,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对“稻-稻-薯”高效生产技术持续开展多年研究。

  近年来,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企耕农业开展“稻-稻-薯”种植模式合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负责提供马铃薯优质品种和种植技术,企耕农业负责实施示范。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升级,推动汕尾市陆丰市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稻-稻-薯’项目促进省际省内广东农业交流合作,丰富大湾区菜篮子,让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李成晨说道。

工人在田间劳作,分拣马铃薯。 

工人在田间劳作,分拣马铃薯。

  绿色农业、藏粮于技的新模式

  科学种植技术能够激发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驱力。目前,高效生产新模式和稻田冬种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已趋成熟,在广东湛江、惠州、汕尾等地普遍适用。

  “传统冬作区经过多年种植,耕地土传病害发病几率大,部分地区已经严重影响了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李成晨指出,开展“稻-稻-薯”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土传病害,稻草还田技术能培肥土壤,符合广东化肥农药减施目标和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的方针,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而且可以改善农田土质和生态,实现绿色生态种植。

  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不忘初心,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目标,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种质资源的部署要求,为解决广东省马铃薯发展“卡脖子”问题,积极学习探索并结合实际生产问题设计马铃薯雾培种植设施,开发自动化种植管理系统,形成适合本土气候条件种植的雾培种薯自动化繁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广东省马铃薯种薯在北方运输距离远、耗资大、成本高,质量难控等问题。

  李成晨表示,接下来,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将大力推动“稻-稻-薯”先进管理技术在汕尾落地,结合汕尾农业种植需求,探索引导农业合作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总结“稻-稻-薯”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扩大农业合作领域,创新农业种植技术体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