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广东预制菜获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预制菜“炒”出新产业
1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深度经济观察栏目《经济半小时》播出《预制菜“炒”出新产业》,聚焦当下广东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节目中介绍,自2021年10月起,广东举办中国(东莞)农产品食品化工程中央厨房(预制菜)峰会,打响广东进军预制菜产业的第一枪。11月又举办了全省预制菜大会,提出广东预制菜发展“十条政策”,以及后来被称之为“火十招”的“十条措施”。
在当地政府与企业对预制菜产生敏锐“嗅觉”的同时,科技也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纷纷加入推动广东预制菜的队伍。前不久,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出炉,广东由原来的第五名跃居第一。
目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启动预制菜双节营销工作,强化食品科技支撑,构建湾区预制菜产业链,培育广东预制菜龙头企业,建设湾区预制菜直供基地、园区,高水平生产、高标准管理,让安全、美味、健康、营养的广东预制菜走进千家万户。
“食在广东”这张饮食文化名片,也因为预制菜的快速发展有了新的内涵。2022年,广东将继续打造预制菜高地,助推广东预制菜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消费改变:预制菜成为新年俗
对于中国人来说,吃上一桌团圆温馨的年夜饭是春节的必备节目。但如何快速地吃上一顿营养丰富,口味上佳的年夜饭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而预制菜正作为一种全新烹饪的方式快速占据人们的餐桌,还被很多人装进年货购物车,成为年夜饭饭菜的一大选择。
吃预制菜,享幸福年。同样,对于预制菜销售企业,看到市场已悄然发生变化,预制菜成为销售新领域,如何保证预制菜的及时供应,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大润发广州花都店店总经理张小争,进一步扩大了预售菜的销售种类,由原来的5种增加到了几十种,陈列方式也从混在一片冷冻产品中变成了独立柜台。“今年留在广州过年的人应该会比往年会多一些,预制菜的销售相较于去年大约会有30%的提升。”
预制菜作为对温度及其敏感的冷冻食品,如何保证储存运输安全更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对于各方来说,时间成本都是预制菜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华雪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打包员唐有洪介绍,为了保证市民们能吃上口感最好的预制菜,从零下26℃的冻库里拉出来后,在分拣打包月台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并且要通过冷链运输车尽快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位于广东东莞的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集配中心,是广东人节日餐桌上常见的卤鸽、白切鸡、酸菜鱼等预制菜品分类打包发货的场所。这个中心投入使用才一个多月。但随着年关临近,发货量从最初的每天30—50箱,到目前每天四五百箱,增长了10倍。发货量的飞速增加让集配中心负责农产品供应链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全神贯注,确保新鲜的预制菜能最快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科技赋能:预制菜走向食品科学
一个行业的发展少不了科技的赋能。一道预制菜能否实现工业化量产,要有上百种技术支撑,而菜品是否健康、美味,也需要大量实验数据来检验。
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校纷纷加入推动广东预制菜的队伍。
“预制菜是一个工业化的生产,并不是传统的小厨房变大厨房,小锅变大锅,它是传统厨房的革命,是传统的烹饪学科向食品科学,向营养学的渗透,需要技术来支持产业发展。”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在实验室展示了如何用一根针来萃取风味物质。
徐玉娟所在的研究所,承担着科技部和广东省关于中式菜肴工业化的研究项目。“我们围绕着如何保持预制菜的营养风味,还有加工的一些共性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质量控制这条主线来研究。”近两年,各个科研院所接待了不少前来寻求技术合作的企业,他们无一例外是看中了预制菜的风口来临。随着产业进程加快,研发也在提速。
预制菜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技术支撑,预制菜生产后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不像在餐饮店能做到即炒即吃,需要对预制菜进行保持性工作,这些都需要有相关配套技术跟进。而科研院所试验的目的,就是将传统厨房美食生产转向营养化、健康化、标准化生产,加快预制菜技术研发,加速行业标准化生产。
实际上,从即食到即配,从保鲜到运输,从简单到复杂,预制菜一直在寻求新鲜度与繁琐程度的平衡,不断追求标准化。
十招出圈:广东为推动预制菜发展打出组合拳
预制菜有了市场的认可度和科技的“硬核”支持,自然引起政府极大的关注,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巫佳伟介绍称:“目前,我们建立了预制菜年货专区,推出4000多名‘买手’采购商和一批‘卖手’金牌主播,组织了线上线下20余场专场推介活动,广东预制菜在跨年夜首登广州小蛮腰强势表白全国人民,最大声量喊‘吃预制菜,享幸福年’,相关话题在全网火了,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广东还计划培育广东预制菜‘十万’卖手,借助各电商平台、互联网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推动广东预制菜触手可达。”
据了解,就在不久前,温州市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团前往广东调研考察预制菜产业,这是广东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产业后,迎来的新年首个省外地市组织的考察团。
广东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分享了预制菜的“火十招”:一是理论研究先行,谋定后动,;二是组建全产业链联盟,集聚要素资源;三是科技支撑,搭建科研平台;四是品质先导,创立广东预制菜优品网络专区;五是龙头示范,培树龙头示范企业;六是园区承载,推动集群矩阵发展;七是金融支持,挥索产业金融保险模式;八是仓储物流冷链保障,构建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体系;九是强化市场的引擎力,培树广东预制菜“荣誉百品”;十是创建预制菜文化高地。
正是政府集聚各方资源打出的组合拳,让预制菜成功“出圈”,成为“食在广东预制菜”的文化新风尚。
【半小时观察】 预制菜:新产业方兴未艾
预制菜不仅改变了春节的餐桌,也给传统农业、餐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试想,当传统农业不再销售初级农产品原料,而餐饮行业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始贩卖预制菜的时候,一个全新且庞大的产业体系,也由此诞生。
数据显示,国内已有约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其中有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和预制菜品,而农产品的“预制化”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小小的一份预制菜看似简单,但其本质,其实是餐饮行业、传统农业最新打出的一套升级迭代的组合拳。
一头连着消费者的餐桌,一头连接着田间地头,新的商业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农业、传统餐饮业,我们看好这份市场的新财富,更为商业市场的新创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