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省农科院打破杂交稻“不好吃”魔咒,斩获“海大杯”总冠军

时间:2021-09-01 09:56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8月30日,第二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比武大赛——“海大杯”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成功举办。经过3个月3轮的遴选,共8支队伍入围决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王丰团队的《杂交稻优质不育系泰丰A的创制与应用》项目成功斩获本次“海大杯”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总冠军。
图片说明

“产量高但不好吃”,困扰杂交稻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如何解决?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广东省农科院黄耀祥院士开创的水稻“矮化育种”引领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很好地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目标。然而,上世纪90年代,杂交稻还普遍存在粒型短圆、心腹白多、整精米率低、饭味差等缺点,因此,一直以来人们对杂交稻的印象是“产量高,但不好吃”,成为杂交稻进一步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图片说明

好吃、好看、高产、高效,“泰丰A”锻造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芯片”

        广东省农科院王丰研究员领衔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团队长期致力于籼型杂交稻遗传与育种研究,通过培育粒型细长、垩白少、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胶稠度大的优质不育系技术途径,育成泰丰A、荣丰A、广恢998、广恢1002等一大批杂交稻优良亲本和高产优质抗病新组合,实现了水稻好吃、好看,高产、高效的目标,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亿亩。

        培育出的不育系“泰丰A”成功解决了整精米率低、饭味差的技术难题:一是通过分步聚合与穿梭育种途径,实现了杂交稻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有力地支撑了种业发展;二是优质不育系泰丰A具有粒型细长,整精米率高、垩白少的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细长粒型杂交稻整精米率低的问题,大幅提高了稻米加工企业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带动了优质稻米品牌发展。团队利用泰丰A不育系已育成优质杂交稻42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其中,15个次品种获国家和省级优质稻食味鉴评金奖和银奖。

图片说明

强芯补链,助推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广东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泰丰A”的育成与应用为种业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一是经济效益高,通过不育系“泰丰A”等品种权、使用权转让,种子生产、批发与零售全链条经营,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7-3.3亿元/年,累计达9.3亿元。二是社会效益好。项目累计生产种子3529.7万公斤,推广2823.7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相当于多养活210万人),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9.3亿元。此外,成功支撑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并创建了江西泰优米、陕西泰优香米、京联牌京山大米等多个稻米品牌。三是生态效益优。泰丰A系列杂交稻生态效益显著,田间抗病性好,少打农药,减少污染,让老百姓吃得更安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