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关注︱海丰县发现野生稻,省农科院力护广东种业之“芯”
野生稻资源是我国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是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实践表明,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为水稻优良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近年来,广东省对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已走在全国前列。然而,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部分野生稻资源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
汕尾的野生稻资源比较丰富,据记载,八十年代,海丰县零零散散分布着91处野生稻。2009年,省农科院水稻所专家来汕尾考察,发现很多野生稻都不存在了,所剩屈指可数。据当地村民反映,部分野生稻的生境条件一般,较易遭到破坏,也有一些野生稻存在病害。海丰县作为农业大县,其水稻播种面积占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3%,栽培历史悠久,做好水稻种业对其它作物种业发展有着引领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在此形势下,对海丰县乃至汕尾市的野生稻资源分布、性状、生境等情况做一次系统性的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性收集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掌握一手资料并谋划下一步工作部署,2021年5月至6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汕尾分院第五批驻点人员、水稻研究所陈建伟研究员、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和汕尾市农业科学院相关人员多次前往海丰县调查野生稻资源。其中位于莲花山村青年水库旁的一处野生稻,面积预测达到50亩以上,是一个生境环境良好,种性最原始的区域。
海丰县莲花山村青年水库旁的野生稻生境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陈建伟研究员(图左)和海丰县农业农村局周奋羽副局长(图右)考察该处的野生稻
“野生稻是植物里的大熊猫,是我国水稻育种和现代种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来源。水稻育种史上的几次重大突破与野生稻的发现、创新利用密切相关。海丰油占米种植历史悠久,农民代代相传。海丰属于冲积平原,矿物质丰富,土壤较为肥沃,在这里种出来的油占米品质非常优良,与这里丰富的野生稻资源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把这里的野生稻资源保护好,通过创新利用,才能进一步提升油占米的品质。”陈建伟研究员说到,“我的想法是从海丰的野生稻开始,通过收集野生稻和农家种资源,把油占米的故事讲好。我们现在要尽快的把海丰县野生稻资源摸清底,进而推动整个汕尾尤其是对陆丰和陆河野生稻资源的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对于生境较好的野生稻就地建立原生境保护,濒临死亡的要及时盆栽,或者依托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技力量和稻种资源圃进行异地保护。”陈建伟研究员在海丰县长大,他是“隐舍乡贤”的成员,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怀着对家乡的情怀,不在意报酬等个人得失问题,坚持做野生稻资源普查、收集和保护工作,希望水稻生产链能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真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汕尾分院驻点人员、汕尾市农科院和海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向陈建伟研究员“取经”
农业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要做好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家底”和种质资源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存,为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就是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护种业“芯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