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书推荐!《农科耀南粤》之前言:60周年,拓荒、奠基、发展
日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南方农村报社编著的《农科耀南粤》一书,已公开发行,让我们来一睹为快吧!
前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建院60周年。
60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农科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弘扬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让农业科技之光照耀南粤大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前身是1908年唐有恒先生创办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到1930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以及1956年成立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院初期,被誉为“中国半矮杆水稻之父”的黄耀祥院士,于1959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矮杆籼稻品种“广场矮”等一批矮杆良种,推动实现水稻单产提高50%,取得了第一次突破和飞跃。1978年至今,全院共获科技成果近2000项,通过省级及以上品种审定1200余项,授权专利70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0余项。
目前,全院拥有15个研究机构,建有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产品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高级职称专家516人、博士434人。
近年来,省农科院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实施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和金颖人才计划,积极调整、拓展研究方向,大力培养、引进人才。聚力攻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优势产业科技能力提升专项,努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农科院从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入手,深化院地企合作,构建起以省农科院为源头、分院为支点、企业为载体、专家服务团为纽带、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的院地企联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了促进农业科技有效对接的“院地合作”新模式。
自2015年年底成立首家农科院地方分院至今,省农科院已在广东省13个地级市设立了9个地方分院和4个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建成了基本覆盖广东省主要农业生态区域的院地协同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
整合科技人才资源,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实行“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的模式,积极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科技支撑,与广东省90%以上的产业园签订科技服务协议。大力深化院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立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引入150多家农业企业进驻省农科院。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广大科技人员接地气、沾泥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走进千万家,“院地合作”模式将让农科之光更加照亮岭南农业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在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未来取决于行动,改变势在必行。省农科院将继续聚焦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聚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构建覆盖全产业、全链条、全学科的创新模式,当好科技创新主力军,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谱写科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