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湾区农讯】科技助力桑基鱼塘产业复兴

时间:2020-06-12 17:43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1、工业发展致使基塘面积大幅缩水

        桑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创造的一种农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养蚕、蚕粪喂鱼、塘泥栽桑。

桑基鱼塘产出的蚕丝、水产品都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更曾创造“一船生丝去,一船白银回”的辉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隅在广东省盛行了400多年,有利地支撑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桑基鱼塘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最佳生态系统”,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桑基鱼塘为“世间罕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珠三角农民纷纷洗脚上田,种蚕养桑业受大气污染、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也逐渐向外迁移,传统的桑基鱼塘面积几近绝迹。 近年来,高投入高产出的渔塘精养模式快速发展,经营者普遍重视鱼塘而轻视基面,导致基面初级生产力很低,基塘空间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基少水多,相当一部分基塘系统已演变为单纯的水产养殖场。


2、创新驱动桑基鱼塘复兴之路

        新时期,如何发挥基塘系统的高效生态功效,是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提出了“绿色基塘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基塘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建立绿色、生态的基塘农业创新模式,指导珠三角地区基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利用自主研发的蚕桑综合利用成果,对传统桑基鱼塘中各环节相关的物质、生物和文化资源进行综合高效的开发,开展桑椹、桑叶食药用加工,利用蚕桑生态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和蚕沙生物肥改土,通过种养加结合及适度开展休闲旅游,建立了新型桑基鱼塘模式,开启了珠三角桑基鱼塘复兴之路。

图片说明

    项目单位集成了优良桑树品种、蚕桑资源食药用加工、蚕桑生态饲料养鱼、蚕沙生物肥料等成熟技术,并筛选应用优质的基塘种养品种和高效的配套种养技术,配合拓展特色休闲旅游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效益的多元化桑基鱼塘系统,提高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图片说明

     据报道,项目单位研发的“桑基鱼塘复兴技术”成果,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适宜在传统珠三角基塘农业生产区及蚕桑种养区推广应用。

图片说明

      本成果创新之处在于对桑基鱼塘种养系统全链条的各个环节集成了多项技术,从种桑养蚕、养鱼乃至养畜、养人,深入开发和推广示范蚕桑食药用等多元化加工新技术。包括桑叶茶、桑叶菜食用加工技术,桑叶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功能挖掘技术,桑枝种菌种花技术,桑叶青贮、蚕蛹蛋白等饲料加工及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蚕沙肥料化加工及改土技术等,构建出新型的蚕桑生态循环体系,同时,依托珠三角历史悠久的基塘农业与蚕桑文化,以水乡自然风光与基塘农业景观为基础,打造具有深厚岭南农耕文化内涵的休闲农业。


3、多元化发展助力基塘农业重焕生机

        随着人们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根植于人心,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走进乡村、融入自然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基塘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基塘农业的产出主要是种养初级产品,效益不高,本项目的实施可通过优质农产品种养、农产品加工和基塘美食创制、科普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实现高效产出,促进基塘农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地方农业经济特色品牌和实现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统一,从而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说明

【经济效益】

    塘基种植年收入可达1万元/亩,鱼塘养殖收入5万元/亩,农产品加工附加值高,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

● 基塘生产可提供大量新鲜安全无公害的农、渔、牧产品

● 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三产融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增收和就业机会;

● 通过展示和体验基塘农业的模式与文化,寓教于乐,宣扬自然生态、民风民俗、农业科技等科普文化知识,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

【生态效益】

基塘农业系统的水陆边缘效应显著,具有物质循环零废料、水土涵养、美化景观环境、营造湿地小气候、为丰富微生物生存提供条件等突出的生态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