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从“树下办公”到堡垒巩固, 广东省农科院扶贫村变化初显!
从“落后村”成“先进村”,民风村貌大变样
记者走进洪排村,看见宽敞的村口大道两旁,树木林立,再往前走便是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也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在洪排村设立的农技服务站所在地。
“现在的村容村貌变化真的好大,没有了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住着舒服多了。”洪排村村支书谢妃芳告诉记者,以前从村口进来,垃圾随处可见,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下雨时出去一下就沾一身泥;村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两委”干部之间的凝聚力也不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能力不足,被湛江市委组织部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谢妃芳还表示,他是2017年开始当选为村支书记的。当时由于土地纠纷等原因,村里办公楼一直无法建成。
“以前没有办公室,只能在村内小学旁的大榕树下搬凳子办公,公章都没地方放,只能随身带着。”洪排村村委会主任谢妃丑表示。
据了解,以前村民内部不团结,派别分化也较为明显,告状、约架等事件时常发生,甚至还严重影响到村内党建和基础设施改造,企水镇党委领导也常组织多方入村入户,进行调解。
除此之外,党组织队伍发展和建设工作也很困难。“从2008年到2016年的8年里,发展党员对我们来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洪排村村委会副主任谢家贤告诉记者,最主要的原因是村内两派别矛盾激化、上访问题突出。
从“树下办公”再到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的建成,洪排村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帮扶下,一改以往面貌,重建阵地,村民反映意见、办理日常业务也方便多了。不仅解决了人心散乱的问题,还建起了科普文化大楼、同心同德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不仅如此,2019年村党支部还被企水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企水镇委领导干部多次走访调研该村,也表示“进步很大”。这一切更为今后重塑洪排村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从“软弱涣散”到“先进党建”,基层组织大升级
“以前环境比较恶劣,村风民风不太好,一些村民甚至都不愿回村,这对当时开展脱贫攻坚无疑是一种阻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首任驻洪排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姚文山表示。
据了解,2016年至今,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统筹下,整合全院力量,派出精锐队伍驻村帮扶,先后自筹资金600多万元投入洪排村,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建设、林下胡须鸡养殖产业扶贫等帮扶项目,改善了民生,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与镇党委、村党员干部等组成整顿小组,多次配合调解当地矛盾激烈问题,巩固党建堡垒,全力推进洪排村党建阵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现在村‘两委’班子不像以前了,自己做得正了,村民也会服气,做事更有底气了。经过多年整顿和发展,村民们慢慢都富裕起来了,村容村貌变化很大,这几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过年回来都说村里一年一个样,都快认不出来了,看到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大家都很高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现任驻洪排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吴寿迁表示。
据悉,为了推进洪排村党建软弱涣散整顿升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坚持每年到村为党员、群众讲专题党课,并亲自带村“两委”干部到佛山顺德龙江镇万安村参观学习,推动与万安村党委结对共建,还设立省农科院书记项目,支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管理党支部与洪排村党支部结对共建。
同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还指导洪排村党支部开展后备党员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着力解决党支部威信不高、化解矛盾能力弱、村民信访多等五大内部问题,打造一支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村党支部党建水平明显提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记者手记】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个人心散乱的小乡村,从以前的村风不正、两委不团结到现在邻里关系和谐、党建发展向好,乡村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了,真正诠释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默默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