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鲜食玉米现场观摩会专家测产量,高效双减技术验收成功
现场观摩:双减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眼下正是今年鲜食玉米秋种第二波收获的时间,农户们急着收玉米,不能错过最佳卖向市场的时机,一天也等不得了。”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胡建广告诉记者,他们要赶在农户收玉米前测试产量,验收成果。
10月29日,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和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举办的“南方鲜食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工作推进暨现场观摩会在惠州市汝湖镇举行。课题项目首席、项目办,以及参与课题项目单位的相关领导及专家、有关县市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种植户等60余人参加本次现场会。
据胡建广介绍,该课题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是在惠城千亩示范区进行的推广试验,目的是充分发挥国家计划项目成果支撑产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落实课题集成技术的聚焦与创新,凝练成果,突出亮点特色。
天公作美,现场观摩会当日,晴空万里,1000多亩的玉米地绿油油一片,一阵风吹过,玉米花穗随风飘落,美好而丰收的气息。玉米地里,不同品种的甜玉米、糯玉米硕果累累,笔直的秸秆,整齐的田垄,农户们满心欢喜的看着,等不及要收获了。
玉米品种好不好、长势如何、味道怎么样?现场的专家、农技人员、种植户纷纷钻进玉米地里细细看种植、看长势、看品相,当场剥开玉米品尝,现场鉴定,众人表示,生吃比煮熟的好吃,口感更鲜甜多汁。
现场,专家和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称重测产量,验收组按照《全国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随机采集3个试验基地的样品,每点面积70平方米,6个测试点,上千斤的玉米,专家们一遍一遍的严格称重计算,期待着最终的计算结果,为之付出汗水的科研工作者们更是掩饰不住激动的心。结果是可喜的,据现场统计,高产高效技术和对照实测每点平均鲜穗折合产量分别是1186.7kg/亩、1126.0kg/亩,高产高效技术比对照增产60.7kg/亩,增产率5.39%。
对此结果,验收组总算松了口气。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高磊博士告诉记者,按照当前市价1.8元/kg,增加产值109.3元/亩,结合化肥农药的减少支出26元,总计增收135.3元/亩。最终,专家们总结认为,该示范区配套技术模式成熟度高,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效果显著,建议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
一番紧张的测产结算后,鲜食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无人机登场,技术人员现场展示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操作,吸引了不少眼球。
高效技术:按“菜单”下单,绿色发展成农户自觉行为
据悉,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其中鲜食玉米年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广东的惠州和湛江是南方鲜食玉米主产区,惠州近两年种植面积累计近60万亩,面积占全省的1/4,已经成为惠州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
胡建广表示,本次现场会上观摩的千亩玉米地,种植的是高产甜玉米品种“广良甜27号”,示范区试用推广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团队研发的“甜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针对解决南方甜玉米主产区甜玉米种植产业化肥农药施用量过高、劳动力成本高导致的氮磷污染、产业经济效益竞争力减弱等问题,结合了现代化农业机械秸秆还田机、高地隙植保机、植保无人机,以及新推出的农药助剂产品增效剂、芸苔素内酯、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诱补器,还有集成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技术等多项技术的集成。
“其中有机肥替代无机肥技术是关键,以往,使用有机配方肥都是政府高压行为,后来通过实施有机肥,农户看到了实际效果,现有望慢慢变为农户的自觉行为,这将会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大突破。”广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徐培智说,目前鲜食玉米种植应用最广的是配方肥,他们已经研发了适合玉米生长种植的配方肥,即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回归了土地本身。
虽然胡建广主攻的是鲜食玉米育种研究,但他表示,本次现场观摩会侧重在检验各项技术集成的效果如何,这套高效技术就像“菜单”,农户可以看“菜单”组合使用。例如秸秆还田技术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能改良土壤结构,起到降低成本,增肥增产的效果。使用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诱补器,一亩地放3个,能减少虫害,少打农药,既便宜又实用。这些技术都是比较简单操作的,农户普遍接受度高,推广起来阻力也较少。
据统计,经过近年的推广表明,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比较农户种植模式增产5%-10%,节约农资和劳动力4%-10%,达到了高产高效,并且在广东珠三角产区、粤西产区大面积应用。作为鲜食玉米主产区的惠州,利用光照资源和优良的区位优势,种植效益比较高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惠州高效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胡建广表示,现场观摩会是让专家和广大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鲜食玉米高效技术特色成果成效,并进行总结,进一步改进和探讨。重点是将鲜食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进一步扩大推广,推动广东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促进广东现代高效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