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⑪|“虫虫危机”来袭!广东省科技厅紧急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分赴一线,指导抗灾救灾

时间:2019-08-02 10:55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敢担当、敢作为的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踏遍青山绿水,行走在田间地头,用科技的力量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帮助农民造血扶智、脱贫致富,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科技兴农富民的炫彩篇章。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如何发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自1999年推行以来,广东省积极响应,深入开展。多年来,省科技厅将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建设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安排农村科技特派员进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4万余名,汇编实用科技成果1000余条,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农村科技特派员有力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南方农村报在南方+乡村振兴频道特别推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系列专题报道,展现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群体在服务三农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丰硕的人生收获和闪亮的创新精神。

       第十一期为大家介绍在当前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广东省科技厅紧急组织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农村科技特派员,迅速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控和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这一场艰巨的“虫口夺粮”之战。

        玻璃容器里蠕动的幼虫、试验箱里肉眼可见的虫卵、乱飞乱撞的成虫……走进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实验室,可以看到各个生长时期各种形态的草地贪夜蛾。就是这些“妖蛾子”,成为全球预警的重大虫害,目前正疯狂肆虐全省各地农户们的粮食。

图片说明

       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治难度大是草地贪夜蛾的四大特点。今年1月,草地贪夜蛾从东南亚首次迁飞入侵我国云南,广东于4 月 23 日最早确认在广州市增城区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危害玉米。

       日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等部门、机构和组织正积极开展全省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基础与关键技术科技攻关规划的推动落地工作,为高效防控实践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为下一步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联防联控打下坚实基础。

现状:打不死的“妖蛾子” 农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记者来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象湖村调查时发现,农户为打药而打药的现象仍普遍。“7-8天就打一次,一直用这种药没换过。”面对记者的询问,打药农户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当下正值下午2时许,玉米田块中温度高,太阳光猛烈,并非打药的最佳时间。据悉,施药防治草地贪夜蛾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

图片说明

       农民之所以找不到正确的药剂与施用方法,是因为他们对草地贪夜蛾的认识尚不充分。从4月底到5月初,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肖汉祥先后在从化、湛江、茂名的一些玉米地里发现草地贪夜蛾,但是询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都表示不认识这种虫子,以为是玉米螟。“当时我们去查看时,发现对于刚出现两个多月的新物种,农民缺乏基本辨别能力,后续防控工作急需专业指导。”

     “药剂的选择、施药的方式、药液的用量和打药的时间不恰当,都会影响打药效果。”肖汉祥表示,农民最关切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防得好控得住,最大限度减少草地贪夜蛾造成的损失。研究、探讨出一套草地贪夜蛾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精准施用器械及配套用药技术等已是当务之急。

举措:“虫口夺食”刻不容缓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面对来势汹汹的草地贪夜蛾,广东省科技厅紧急部署,号召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奔赴一线,指导抗灾救灾。“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的粮食问题。我们的专家紧急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调研受灾情况,研究讨论应对措施。”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振飞表示,继4月23日广东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团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派出专家于4月29号、30号分别前往最早报灾的增城区和从化区展开调查。

     “专家们已经把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室吕利华研究员表示,在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做好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一定要到地里跟农民交流,宣传相关危害和应急防控措施,同时总结经验,做好接下来的持续防控工作。

图片说明

       虫灾入侵云南时,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齐国君曾协助完成过一次区域分析,当时预测草地贪夜蛾能一直迁飞到东北地区。齐国君表示,因为该昆虫有迁飞性,并且随风迁飞,如果降落后有合适的食料和气象源便会大量繁殖。“我们对增城的虫源分析发现,因为广东是4月23日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以高龄幼虫为主,所以往前推15天,大概4月上旬。”通过对高空的风向、温度、气象源的模拟,齐国君团队推测4月8日至13日可能是首批草地贪夜蛾迁入广东的时间。

     “那天夜里,我刚好在试验田里收集昆虫样本,发现一只疑似草地贪夜蛾成虫,和中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图片中的雄虫特征基本一致,于是马上向所里汇报。”5月23号,恰好是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一个月后,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室石庆型博士在佛山分院的一块试验田里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成为省内最早在田间发现成虫的科研工作者之一。

       成虫的发现,预示着迁入虫源的下一代开始陆续长成成虫,是草地贪夜蛾虫量将迅速增加的预兆。为了及时让农民了解相关情况,石庆型马上打印了200本宣传册,下乡向农民介绍和宣传。“草地贪夜蛾虽生命力极其顽强,但并非不能防控,在三龄之前用甲维盐、茚虫威或者其他混合药剂一起防控,效果还不错。一旦过了四龄,它的抗药性就会迅速加强。”石庆型表示,一定要提醒农民早防控,草地贪夜蛾幼虫吃玉米叶会吃掉叶肉部分,留下一层薄薄的膜,也就是常说的“天窗”,一旦发现就要马上防控。

图片说明

     “草地贪夜蛾真是猛,细虫大脑壳,大虫头有八万,尾有四筒。吃起玉米来,轻时开窗,重时缺苗断垄。发现零星为害时即用药,小虫用药,大虫手抓,遇到卵块直接捏死。”为帮助农民更好辨认草地贪夜蛾,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副研究员黄素青根据其特征编了白话歌谣,帮助很多农民初步认识了这个“小幺蛾”,为防控虫灾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5月初开始,黄素青就带领团队投入全部力量,走访周边农村,调查了珠三角、粤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黄素青回忆,有一户农民种了十几亩甜玉米,短短几天内叶片就被草地贪夜蛾啃得破破烂烂。“这是他们家上半年的主要收成,再不防控就要欠收了。”得知情况后,黄素青团队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推荐药剂名单,给受灾农民推荐了相关药剂。“后来农民告诉我们,虫害已经控制住,虽然对收成有影响,但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后续:同步研究持续防控方案 亟待展开立项研究

     “我们根据防控夜蛾的经验,在实验室配了一些复配试剂指导农民用药,实践证明这种二元复配药效果是很好的,喷药得当的话基本上能控制在低预计值以内。”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章玉苹在研制防治农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农药配置的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但章玉苹也有自己的担心:“现在大家都在使用大量药剂应急扑灭,但估计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很快就会增强。”为此,章玉苹的实验室里养殖了数千头草地贪夜蛾,涵盖从卵、幼虫到蛹、成虫各个阶段的样本,她正在为培育草地贪夜蛾的敏感品性做实验。“农业农村部推荐了一个病毒产品叫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续我们会做药效对比研究,在持续防控中应用生物防治手段。”

图片说明

    “目前通过媒体宣传、相关农业部门普及教育,在田间准确识别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这种迁飞传播速度极快的入侵害虫,在当下应急防控阶段,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更精准的识别,并建立预警数据库,为打‘持久战’做好准备。”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副组长、华南农业大学陆永跃教授提到,想要达到精准识别,建立实时网络监测体系,并与其他迁飞性害虫监测相结合,一起建立智能化远程识别服务平台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考虑到入侵生物定殖后,天敌将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后续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害虫防治专家陈科伟将工作重心放在本地天敌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工作。目前,他已发现多种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陈科伟表示:“捕食性天敌叉角厉蝽与卵期寄生性天敌夜蛾黑卵蜂均为本地优势天敌,在室内易于大规模繁育,有望在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目前专家们在草地贪夜蛾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其实并没有相关经费支撑,他们之所以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一是出于科研服务国家的初心与使命,二是身为科研人员,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群众较少损失。”张振飞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使命与担当。他认为,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亟需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立项研究,拿出行之有效的成果,帮助农户减灾减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