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再生稻:割过的稻桩继续生长

时间:2019-01-28 09:51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图片说明

进入抽穗期的再生稻

图片说明

头季稻收割后留下的稻桩开始萌芽

图片说明

再生稻生长至约10天的模样

图片说明

再生稻生长至约60天的模样

     “你如果能有出息,割过的稻桩也会长出谷子。”在一些地方,父母教育调皮的小孩子常用这样一句俗语来“激将”他(她)。正如这句俗语所言,让割过的稻桩长出谷子一度是极其困难的事,但随着机收再生稻技术的不断成熟,割过的稻桩再长谷子,也不再是“困难的事”。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近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提出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机收再生稻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无疑为粮食增收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

      有统计数据显示,机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产53.85%,每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再生稻究竟是什么?再生稻想要“再生”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难题?机收再生稻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通讯员 邹文平 胡香玉 实习生 高雪迎

       再生稻比正季晚稻每亩多赚300元

      所谓再生稻,它指的并不是某一种水稻,而是一种水稻种植模式,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经适当栽培管理使其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称“一种两收”。“这种种植模式就好比收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播种一季可实现双收。”有专家形象地比喻。

       再生稻的一个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留下下面的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由于在原有的根系上再次生长,大约2个月后水稻便可成熟收割。由于生育期比较短,植株比正常晚造矮,生物量比较小,病虫害相对比较少,不用打农药。

       其中,再生稻也分为传统再生稻和机收再生稻两种。传统再生稻,指“头季稻成熟时采用人工收割后收获的再生稻”,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制约着再生稻进一步发展;而机收再生稻,则是指头季稻成熟时采用收割机收获的再生稻。记者了解到,2010年前后,我国开始进入机收再生稻研究应用阶段,目前机收再生季亩产约250公斤—300公斤。

     “不用打农药可以让再生稻更加安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下称水稻所)副所长钟旭华说,除此之外,种再生稻与种双季晚稻相比,种再生稻不用抢季节,又省种省工,不需育秧、耙田和插秧等,成本大大降低。

     “成本大大降低,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种粮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钟旭华还算了一笔账,目前水稻所在广东示范的再生稻亩产量稳定在700斤以上,而从成本来看,正季晚稻平均为1元/斤,但再生稻的成本只有0.4元—0.5元。假如种植一亩再生稻,按照产出800斤,以1.5元/斤计,毛收入1200元,成本约400元,可净赚800元;而种植一亩正季晚稻,产出1000斤,同样以1.5元/斤计,毛收入1500元,成本约1000元,可净赚500元,再生稻比正季晚稻要多赚300元。

       腋芽的位置决定产量

       据钟旭华介绍,早在西晋就有关于再生稻的记载,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粮食缺口比较大,广东掀起了再生稻研究热,研究水平和产量居全国前列,种植模式多样,但均为头季人工收割的传统再生稻。

       再生稻头季收割为什么只能采用人工收割呢?原因在腋芽上。水稻地表以上的一共有5节,从上到下依次编号为倒1—倒5,即离地面最近的一节为倒5节,最高的一节为倒1节。其中再生能力强的是倒2、倒3和倒4节位上的三个腋芽,这三个腋芽上长出的水稻,产量会占第二季的80%以上。

       因此,如果采用机收,倒2节和倒3节腋芽,由于位置较高,很容易遭受收割机碾压带来的伤害从而不能萌芽。由于碾压后失去了再生能力强的腋芽,第二季的产量就要打大折扣。因此,头季的水稻必须采用手工收割才行。

        然而,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雇人收割的费用也水涨船高,这就使得很多人不再愿意进行再生稻种植,“传统再生稻头季采用人工收割,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制约着再生稻进一步发展。这种再生稻栽培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钟旭华分析。

       随着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的发展,再生稻头季机收变成了可能,这使再生稻种植再次“活”了过来。广东于2016年左右开始对机收再生稻的研究示范,以适应稻田机械化生产和轻简栽培。这也代表着,再生稻在广东沉寂了三四十年之后重获新生。

       头季品种选择至关重要

       再生稻头季是如何实现机收的呢?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是如何让被收割机碾压过的腋芽还能够继续生长而不至于减产的?

       这背后的秘诀首先在于头季使用的水稻品种上。

       为了实现头季机收,钟旭华的水稻所机收再生稻研究团队开展了多次品种筛选实验,并最终从124个水稻品种中筛选出了黄华占、美香占2号、粤泰油占等适合广东的机收再生稻品种。

       同样是续留再生稻的水稻品种,为什么筛选出来的这些品种就能够机收呢?

       原来,研究团队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在选择续留再生稻时,人们多选择杂交稻籼稻品种进行种植。并且要高留桩,确保倒2、倒3和倒4这三个节位上再生能力强的优势腋芽留在稻桩上。

       但有一部分水稻品种,它的优势腋芽在倒4、倒5节上。倒4节腋芽在机器收割时本来就能存活,只不过需要一段恢复时间。倒5节腋芽,离地表只有1-2厘米,收割机碾压对它影响很小。因此,选择这样的品种来续留再生稻,头季就能够实现机收。

       正是发现了水稻品种的这个秘密,再生稻头季才实现了机收。

       目前,钟旭华的团队经过几年的研发攻关,已筛选出了一批强再生力品种。2018年11月,在梅州兴宁市“华南机收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暨实割验收会上,经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黄华占机收再生稻亩产达到409.6公斤,刷新了广东省机收再生稻产量纪录。

      “低留桩”合理晒田产量高

         水稻所机收再生稻研究团队还因地制宜,根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低留桩,高产量”的经验。“目前国内其他地方的再生稻以中高留桩为主,一般都强调重施促芽肥。广东光温资源丰富,再生稻应采用低留桩,以适当延长再生季生育期,提高产量。”钟旭华说:“实验发现,在广东的机收再生稻,留桩高度越低,产量越高,因此我们建议只留5厘米左右桩长最合适。”

        和手工收割的再生稻相比,由于机收再生稻的品种变化比较大,因此在田间管理上,也有环节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太一样。

        晒田,也就是给田地“晒太阳”,是水稻栽培中的一项技术措施。过去,再生稻头季要晒田两次,目的是为了提高根系活力。如今,机收再生稻晒田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让土壤沉实,便于收割机进地收割。“头季稻的后期水分管理也很重要,后期晒好田,晒得比较硬,可以减少机械碾压毁蔸的影响。”钟旭华说。

       机收再生稻的晒田时间、次数和过去相同,但是标准不同,第一次晒田要求地面出现干裂,第二次晒田,也就是收获前断水的时机,要求机收时地面不明显沉降。“再生稻出苗时,同样要做好水分管理。”钟旭华进一步分析,“在广东早稻收割时节,气温很高,如果田间留水太多会把留桩的芽烧坏,如果留水太少,又不能正常出芽。”

     “从光温条件来看,广东全省都可发展再生稻。”钟旭华非常看好广东机收再生稻的前景。据他介绍,广东省常年水稻土地面积1400万亩,可供发展再生稻的耕地资源在300万亩以上。“以每亩800斤,每亩净收入500元来计,不仅能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更能为全省农户增收约15亿元。”钟旭华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