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取得较好成效 受到各界好评
去年五月,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首次来到广州,会上公布了20个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名单。在十大优质籼稻金奖品种中,广东省有3个半位列其中,分别为“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和“增科新选丝苗1号”和“桃优香占(桃农A/黄华占)”,其中“美香占2号”“桃优香占”分别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周少川研究员育种团队(简称“水稻所”)独立选育和以第二完成单位合作育成。
“美香占2号”“桃优香占”等优质稻的选育正是省农科院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广东省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省农科院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奋斗热潮,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也受到各界好评。
“20年磨一剑”造就“优质稻第一品种”
至2017年,南方稻区推广面积达12513.74万亩,创造经济效益高达321.94亿元;除了在常规稻领域,以该品种为核心种质的杂交稻组合近年也完成了累计推广面积达1342.89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4.19亿元……这些成绩就是由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稻品种——黄华占创造的。
黄华占是由水稻所优质稻育种首席科学家周少川研究员育成的,在矮化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等水稻高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黄华占在保持高产的基础上显著了提升品质和广适性,实现了优质、高产、抗逆与广适性的高度统一,取得了新的突破。
“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1985年以后,水稻育种进入另外一个新阶段。”彼时,周少川意识到,在未来水稻生产中,对优质高产、抗倒及轻简化栽培将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产量保持在超级稻的基础上,如何显著提高稻米的品质成了当时水稻育种的目标。”周少川说,在确定育种目标后,从1994年开始,他着手有关的工作,经过长时间筛选和培育,终于于2000年早造以黄新占为母本,丰华占为父本,配组了黄华占杂交组合。
随后,黄华占在2005年通过广东省审定,2007年通过湖南、湖北审定,2008年通过广西、海南审定,2010年通过浙江审定,2011年通过重庆审定,在江西2009年通过引种许可,2013年通过陕西审定。
在常规稻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后,周少川团队开拓了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育种,高效育成33个黄华占衍生品种;继而将黄华占核心种质的最新成果规模化、成体系地应用于杂交稻育种,培育了桃优香占、玖两优黄华占、梦两优黄莉占和隆两优1377等14个优质杂交稻组合,33次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2016—2018年期间黄华占核心种质优质杂交稻推广面积每年翻番,从200万亩上升至800万亩水平。黄华占通过恢复系创造了我国常规稻、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三足鼎立的局面。
“黄华占开辟了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新局面,在南方稻区家喻户晓,被称为水稻届的‘黄旋风’。”周少川说,黄华占不仅适合传统耕作模式,而且在机插秧、直播稻、再生稻、双水稻和华南地区“菜稻菜”等轻简栽培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广东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新贡献,也为当前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借助“关键钥匙”打开服务乡村振兴局面
近年来,省农科院的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全院首次进入ESI前1%科研院所行列。2018年上半年,全院获得新立项科研项目280项,立项经费19846.76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2018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42项,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0%,立项数位居全国232位(并列)。获科技成果奖励33项,其中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11项(一等奖2项),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在全省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中排名第1。有53个品种、30项技术入选201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分别占全省农业主导品种67.9%、主推技术71.4%。
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水平也成了省农科院打开服务乡村振兴局面的一把“关键钥匙”。针对地方农科机构没有条件、实力和能力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的情况,省农科院成立了由280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开展农业科技下乡。为提升科技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省农科院在此基础上,按产业领域优化组建了30个现代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都以学科领军人物为领队,配备产前、产中、产后一批专家,一个团队对接一个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
2018年1月,梅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带队来到农科院,提出在优质水稻、蔬菜、茶叶、柚子、水产五大产业,组建5个团队开展全产业链对接服务。目前,省农科院组建的柚子团队已经与大埔顺兴公司等合作,对蜜柚在果园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和深加工方面,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动地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抓手。产业园的建设主体与省农科院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2018年以来,已有63个县(市、区)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2018年建设的50个产业园中,有44个选择省农科院作为科技支撑单位。专家服务团队将积极对接产业园建设,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大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创新创业和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
撰文:黄进 邹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