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农科新故事⑮|​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展台”

时间:2018-12-25 11:19 来源:本网原创稿 【字体:

  大片鲜花徐徐盛开,成熟瓜果沐浴着阳光,田野里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这是记者对大多数农场的固有印象。然而,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有一个饱含科技气息的“农场”突破了上述想象,专门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示人,那就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东省农科院)建设的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白云基地)。

  这里不仅是广东省农科院的科研成果聚集地,还是集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培训、科普教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示范平台。如何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示范?如何使农业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广落地?如何与企业及农户合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白云基地这座“大展台”上可以找到答案。

图片说明

  从2000亩到万千土地,实现农业科技成果高效推广

  番茄树长到两米多高,技术员要爬上梯子才能修剪和固定枝条,甘薯悬挂在半空,一株冠幅达50平米,四季都可以结出果实。

  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种在白云基地只是“小花小果”。如果不进去实地走走看看,你可能不知道,在这片2000亩的土地上,建有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大楼、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和田间试验站等农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场所,聚集着多个农业科技专家团队。

图片说明

2017年惠州市农业创业青年业务知识提高培训班结业仪式

  “将广东省农科院育出的优良品种、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推广到万千土地是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建立的初衷。”负责管理白云基地的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场长罗国庆介绍,白云基地占地2000亩,主要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田间科研试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相关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

  从1996年白云基地建设至今,广东省农科院已经投入数亿元建设资金,建成了国家种质广州野生稻圃、甘薯圃,农业农村部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广州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广州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等18个国家或省级的田间科研条件平台;引入优良种子种苗、环保高效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30余家农业高科技企业。

  将良种良法推广到千家万户,是广东省农科院的不懈追求。这个被大家称为“良种场”的白云基地,凭借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优势和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优势与省内外多家单位、农企共建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广东农业不断向高质高效及安全绿色生产方式迈进。近年来,广东省农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方面呈现“量”“质”齐升的局面,“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推广设施农业,开拓农业现代化新格局

  广东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广东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亩,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农业现代化亟需找到突破口。

  “设施农业不一定需要占用耕地,在非耕地同样可以发展设施农业,不仅如此,设施农业受气候、环境、天气的影响相对较小。”罗国庆指出,广东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而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在2013年就开始在该领域摸索发力。

图片说明

都市观光型番茄树

  走进白云基地的农作物展示生态温室,高达两米的番茄树颇为壮观,拨开树根处的泡沫板,能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这类具有观赏价值的番茄,每株每批可结上千颗果实,果实单果重平均在100克左右。事实上,仅围绕这种番茄就能探寻到不少奥秘:泡沫板覆盖的并不是泥土,而是栽培基质,闭合循环系统中输送的是专用的营养液,为番茄提供充足的养分;在物联网调控下,温室内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顺应蔬菜的生长习性作出精确改变,营造最佳生长环境。在白云基地,番薯树、辣椒树、南瓜也是以这种无土栽培方式种植。

  “不同于传统土地栽培管理方式,设施农业从根源上切断了土传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彻底解决了轮作障碍问题。”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史亮亮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

  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不仅追求技术层面的创新升级,更注重成果推广落地。据了解,在帮助贫困村发展扶贫产业方面,设施农业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8年4月,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对口帮扶的五华县华阳镇华新村引进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的设施农业技术,围绕浮板水培技术建设了一处占地约3亩的设施大棚,种植6个优质樱桃番茄品种。设施无土樱桃番茄种植大棚示范展示了规模化、产业化无土栽培生产模式,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亮点。

图片说明

梅州市梅江区农技推广人员能力建设培训班学员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参观交流

  此外,作为设施农业新形态之一,阳台农业受到了各大城市居民的欢迎。在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大棚里,一片特制的海棉内含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圆锥孔育苗室,放入叶菜、西红柿等蔬菜种子,不消三个月,就能长成组合版的“微景菜篮子”。利用阳台立体空间,通过营养液水培或基质栽培,在美化家居环境的同时,还能为家庭提供新鲜的蔬菜。

  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正在研发阳台农业新技术。“大规模推广阳台农业,让人们转变观念,对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象。”罗国庆说,阳台农业不仅能改善环境、陶冶情操,还能实现“食物里程”的最小化,使阳台农业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的一个新载体,也是现代农业在新常态下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设施农业研究项目的优势逐渐显现。罗国庆欣喜地说:“设施农业的前景不断被看好,它让人们认识到,蔬菜品种的优质、高产不仅体现在品种特性上,优化创新栽培管理方式,也是突出品种特质的另一条捷径。”

  目前,广东省农科院正在筹建设施农业研究所,由此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主体,服务于其中的设施农业项目,助推广东现代化农业发展。

  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打造服务三农“练兵场”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培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白云基地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和省市的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正在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教育培训平台,以高效实用的农技培训服务于“三农”工作,开展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

图片说明

浮板毛管水培樱桃番茄

  近年来,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承担了农业创新创业技术培训工作,开设各类培训课程,精心为“三农”工作一线的企业和各级管理部门服务,同时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以及中小学生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实践的基地。

  农技培训课程专门为创新创业人才、农业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设计,依托广东省农科院15个专业研究机构的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广东省农科院与各地市共建的10个分院预先了解学员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授课。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副研究员熊燕介绍,“大约一个星期举办一至两期培训,每场100人左右,常规内容包括广东省农科院主要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展示与介绍,设施农业新技术培训等,而各地市专门定制的创新创业培训则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生产需要不定期举办,由相关专家为每个培训班讲授特定的专业技术课程。”

  2017年9月举办的“2017年惠州市农业创业青年业务知识提高培训班”中,来自23家农业企业的30多位技术管理骨干通过听取专家授课,到各研究所与专家团队结对,参观考察广东省农科院成果展览厅、白云试验基地,全面了解广东省农科院的科研、人才、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了与广东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畜牧、农产品加工及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多个研究领域的技术合作,为促进惠州市农业科技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罗国庆告诉记者,通过实地参观种质资源圃、成果孵化企业、智能温室无土栽培设施等示范展示项目,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广东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成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训平台帮助来自基层农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企的从业者们和省级农科专家实现精准对接,系统学习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技术,提升农业创新创业技能,为各地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一个高水平高起点的“练兵场”。

  随着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白云基地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同行前来参观交流,接待了众多来自荷兰、南非、密克罗尼西亚、瓦努阿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节和交流学习的专家学者。

  白云基地作为省内农业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每年举办都市农业科普大讲堂等“四进”活动20多场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更是这里的“常客”。仅2017年到白云基地内科普参观、考察、体验人数共19562人次,科普活动直接受益人数达到36558人次。

  今后,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将继续与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依托全院的科技资源,共同开展农业创新创业培训,从培训条件建设、专业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拓展等多方面入手,提升科技培训质量和水平,为乡村人才振兴做更多更有效的工作。

  落地科研成果、推广设施农业、加强农业创新创业培训……罗国庆表示,在助推乡村振兴、服务全省农业的路上,如何继续提升白云基地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展台的研发、示范和展示水平,广东省农科院示范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深怀一颗服务“三农”的初心,扎实工作,砥砺前行,努力为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策划:陈永 何秀古 胡念飞 钟小雄

统筹:喻淑琴 段冬洋 邹文平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魏伯航 喻淑琴 实习记者 郑玉婷 郭海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