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搭建创业孵化平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多轮驱动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
时间:2018-11-08 10:07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字体:

  图片说明

  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海纳农业共建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签约现场。省农科院供图
  走进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金颖路20号的省农科院创新大楼,1到3楼共计1万多平方米全是我省知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办事处和企业研发中心,加上4到13楼的各类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已然成为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新技术的集聚区。
     这里是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线下转化平台,是省农科院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职能,助力全省农业产业发展,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近年来,省农科院采取搭建平台、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解决广东农业的科技难题,占领广东农业科技高地,为加快建设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贡献科技力量▶▷
     搭建平台占领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广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立于2016年12月,以构建完整孵化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成长服务和集聚农业产业资源,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集科技人才创业、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创新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入驻平台的涉农企业能够获得成果推介、合作研究、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待”,“入驻平台的这些企业本来就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他们可以通过平台更好地跟省农科院进行对接,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从而使企业做得更好。”平台负责人周星星说。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企业和省农科院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大缩短了企业和省农科院的距离,方便了企业和省农科院的合作、沟通和交流, “加入了平台,我们跟省农科院在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更加畅通、快速、便捷。”刚刚上市的和利农种业有限公司是最早加入平台的公司之一,公司业务经理谢少猛对此深有感触。
     “省农科院是农业科研人员的大本营。”周星星进一步解释,企业入驻省农科院后,与科研人员的距离也更近了。当需要技术指导时,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指导,同时入驻平台的企业之间也可以实现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广东橘香斋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9月签约正式加入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入驻平台后该公司便直接与省农科院的监测中心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将大量的产品检测任务委托给该中心来完成。
     对于入驻平台的企业来说,省农科院的实验室也是所有入驻企业的“公共实验室”和“研发实验室”,“企业可以利用省农科院的实验室和设备来进行科研,能为他们省下不少钱。”周星星说。
     正是具备这些优势,平台成立至今还不到一年,就有25家涉农企业签约入驻,他们的总营业额达20多亿元。近两年来,与省农科院合作的企业已有5家挂牌上市。
     据省农科院院长陆华忠介绍,该院正以此平台为基础,筹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目的是把农业科技创新与创业者结合在一起,引导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科技人员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列中,吸引社会上有志于农业科技产业的人士依托科技力量来创业。
     支撑产业发展▶▷
     与企业“联姻”为“培优工程”献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成功吸引了大批企业走进省农科院,主动和省农科院建立合作。省农科院还积极举办科技创新成果与龙头企业对接系列活动,近两年参加对接的企业超过700家,签订合作协议400份。同时,省农科院主动走出去和企业联手,做好农业科技的合作研究和服务工作。
     据平台的负责人介绍,目前入驻平台的企业中,与省农科院合作最深入、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企业是位于惠州的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农业”)。该公司于2016年5月与省农科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我们的合作不单只是技术上的合作,还有人才、资金上的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海纳农业董事长钟振芳说。
     海纳农业是一家集水稻、有机肥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与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后,海纳农业联合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
     研究院成立后,省农科院派出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耕作栽培技术研究的研究员黄庆长期驻点在研究院,同时每年还派出5名博士到研究院,共同为海纳农业的产学研提供技术支撑。“过去我们和高校合作都只是解决某一个问题,跟省农科院合作后可以解决从品种、栽培技术到植保、加工等全链条的技术问题。”海纳农业研发中心主任蒋耀智说。比如,海纳农业种植的优质米品种主要为象牙占,该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易出现倒伏,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省农科院科技团队驻点到海纳农业研究院后,便一直在努力解决水稻种植中的抗倒伏问题。
     省农科院这种将专业科技人才输出到一线的做法,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才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研发团队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科研生命力。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也获益良多,社会影响力扩大,许多企业慕名而来。
     笔者获悉,为了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再上台阶,根据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新一轮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
     陆华忠则表示,“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计划科技帮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个、规上企业合作研发机构20个、龙头企业公开挂牌技术依托200家以上,科技对接农业龙头企业1000家以上,扶持农业企业成为高新、龙头、上市企业50家以上。以实际行动来为我省新一轮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作出贡献。
     提振特色产业▶▷
     做企业的科研“后盾”
     助其迈上新台阶
     除了建立平台、与企业深入合作,省农科院还通过加强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应用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许多合作企业有了省农科院的技术和人才作后盾,公司的科技攻关和研发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保证品质、创建品牌方面有了“金字招牌”,更有信心做大做强企业。
     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顺公司”)是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多年来,省农科院动物卫生研究所与永顺公司开展疫苗研制、诊断技术、疫病防控等科技研发,研制新产品,提供科技指导,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2016年12月,永顺公司顺利挂牌上市。
     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作为河源市霸王花食品有限公司的技术依托单位,为创立霸王花米粉品牌提供了技术支持。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南方传统粮油食品品质改良关键技术与新产品研发”项目曾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同是在河源,加工所、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还与河源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河源市国柠现代农业研究院,联合开展包括柠檬无毒大苗的培育、标准化栽培种植、黄龙病等病虫害防治、采后商品化处理、保鲜贮藏以及柠檬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柠檬产业发展。
     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经过系列研究取得的科技成果——英红九号红茶生产技术体系,在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应用后,极大提高了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英德红茶的品牌美誉。2014年,“鸿雁”牌英红九号荣获广东首届十大名牌农产品评比茶叶类第一名,摘取“广东名茶”桂冠,成为实至名归的广东茶叶第一品牌。随后,在茶叶所和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下,2015年,英红九号的省内种植面积已超8万亩,同时辐射至云南、贵州等近10个省区及斯里兰卡,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
     撰文:黄进 阳婷 邹文平

  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

  网址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01/content_7678409.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