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媒体聚焦

【南方日报】做好“土特产”文章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专家就广东如何落实提出建议
时间:2024-12-19 18:0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微信图片_20241219180051.png

  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哪些新提法?广东该如何落实?结合广东实际,特别是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情况,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和人口第一大省,深刻理解并抓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全国一盘棋视角下国家整体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如何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磊认为,要立足从生产、流通、储备多方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重点促生产、强合作、重应急、优储备。

  在生产端,如何稳定提升粮食长效生产能力?张磊表示,要做好耕地、种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几篇文章,耕地方面,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做好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协同”保护利用,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在种业方面,应发挥我省水稻育种强省的优势,持续加大对优质稻米、功能稻米品种的选育和科技创新。”张磊说,还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特别是农田小型水利设施等末端工程的改造与维护。

  “在大食物观背景下,还要推进‘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张磊进一步建议,促进产业内分工与深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储、优粮优价、优粮优加,打造品牌价值链,坚持主销区粮食生产也是保障一定自给率的底线。

  相比于附加值高的“土特产”,粮食作物种植的低利润率一直制约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并提出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将对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流通等环节所付出的成本和作出的贡献给予合理补偿。对此,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研究员亢霞撰文指出,可推动建立“调入省份出钱得粮、中央财政统筹、调出省份得钱出粮”的机制,摊薄产粮地区粮食种植成本,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会议提出,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林辉煌认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这一点可以说切中了现实的要害。做“三农”工作要讲规律,科学认识规律,正确运用规律,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是其中一项重点。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大部分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永松看来,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较大,但固定资产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升,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发挥投入的效益。

  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廖永松建议,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动能,重点支持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如发展农业机械化。其次,农产品生产要从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

  农业企业对稳定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廖永松认为,要在制度扶持、金融支持、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以此带动农业经营效益提升。此外,政府在特色产业用地等政策上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百千万工程’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林辉煌认为,推动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要做好统筹工作,避免“内耗式”竞争,明确各地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对于像博罗这样的县域,应重点支持其工商业发展,提供更多发展要素;而对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多数县域,应将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做好“土特产”文章,并将其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认为,近年来,荔枝、龙眼、菠萝等广东“土特产”已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农民获益匪浅。随着“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深入实施,更多的“致富果”“摇钱树”“风景山”有望会成为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源泉。

  “比如,广东今年8月印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就有望盘活广东1.62亿亩林地资源中埋藏的‘土特产’资源,让13个地级市的1000多万农村人口更好地‘靠山吃山’,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胡靖说,广东山区林下经济的潜力非常巨大,甚至超过了平原地区。该方案提出“均股均利”等改革,为山区建设更大规模的三产融合的林业产业集群清除了制度障碍。随着改革的深入,广东有望形成自己的山区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同时完成山区生态屏障建设、乡村产业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战略任务。

  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正愈发成为关键因素。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强调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院通过院地合作等方式综合推广农技、农艺,助农增收效果明显。近期,在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指导下,清远清新禾云镇迅速调整了红松茸的覆土、遮阳、增湿技术,使红松茸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新法宝。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原文链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12/19/content_10121692.html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