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看,连续八年领跑全省
粤拼粤“高”我助力
品种和技术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推动乡村振兴的两大引擎。“十三五”以来,该院共有353个(次)品种、377项(次)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连年领跑全省,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桑基鱼塘
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主导育成的“仙进奉”荔枝
一路耕耘,品种引领种业振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省农科院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紧紧围绕广东现代农业产业需求,深入推进农业育种联合攻关,成功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积极推广良种应用、落地生根。
近年来,省农科院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0000余份,覆盖全省92个农业县、629个镇、1338个村,实现了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性收集的全覆盖。该院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累计保存量6.5万份,涵盖190多种农作物,占全省的70%以上;野生稻和地方品种资源、茶树、柑橘、龙眼、菠萝、芒果资源的保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自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水稻育种家黄耀祥培育出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引领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省农科院在矮化育种、超级稻、优质稻研究上保持业内领先,一大批水稻品种在广东及我国南方稻区广泛推广应用,奠定了“中国籼稻,广东种芯”的地位。作为省农科院选育的新一代广东丝苗型优质稻新品种,“美香占2号”已连续6年高居广东省水稻推广面积首位,并在广东、江西、广西和湖南累计推广种植2678.55万亩,成为全国第5大常规籼稻品种,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并连获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成为广东丝苗米产业园主要品种。
近年来,食不厌精的广东人渐渐留意到市场上流行起一种名为“仙进奉”的荔枝。“仙进奉”是省农科院果树所选育的优质荔枝品种,果色鲜艳、裂果率低,果实皮厚,耐贮藏,亩产可达1000千克,2020年平均销售价格比糯米糍高50%以上。该品种2019-2022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获得2018年农业部优质晚熟荔枝品种品质评奖金奖,还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十三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目前,“仙进奉”已在全国建立示范基地5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约8万亩,累计销售额36亿元。“仙进奉”不仅成为广东荔枝产业“新名片”,也成为农户名副其实的“摇钱树”“致富果”。“‘仙进奉’现在成了增城荔枝的区域公共品牌,我也从一个荔枝种植户发展到荔枝专业合作社,谢谢选育了‘仙进奉’、帮助我们的省农科院专家们!”荣获“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称号的增城荔农陈浩潮如是说。
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发掘与利用,省农科院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水稻、蔬菜、玉米、甘薯、花生、果树、茶叶、花卉、桑树等育种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铁柱”系列冬瓜为国内推广面积最大品种;“美食蕉”系列填补我国香蕉粮食和加工用途品种空白;“粤甜菠萝”甜度超越巴厘菠萝、神湾菠萝且抗寒性和抗旱性更强,“粤科达101”有望打破国外樱桃番茄品种垄断;“粤甜28号”玉米同时通过三大玉米区国审;“广薯87”从广东种到新疆;“粤椹大10”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审定果桑品种;“四季红墨兰”可在夏秋和冬季连续开花;“英红九号”茶叶成就一个品种支撑一个产业典范;“岭南黄鸡”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并推广到全国各地……
同时,省农科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解决荔枝“大小年”、防控菠萝“黑心病”、茶叶标准化生产等21个关键技术问题上实现突破,建立示范基地68个,良种良法覆盖率约90%,辐射带动面积达58万亩。省农科院研发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从源头减少生猪养殖氮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的应用技术,桑基鱼塘复兴技术与种养循环技术等广泛应用于乡村大地。
一路向前,技术破解产业难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针对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省农科院加快研发、集成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在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农业投入品、农业废弃物处理、种植业生产减肥减药、生态种养模式创新等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系列行之有效的主推技术,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发的水稻“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技术,解决了水稻肥料利用率低导致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施用量高等问题,可使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以上,减少主要病虫害20%以上。该技术还解决了水稻倒伏问题,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基于此技术,团队积极探索开拓鱼塘种稻技术,并取得初步成效,有望为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提供新的“广东方案”。
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最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所研发出“多元化桑基鱼塘模式与生产技术”,不断挖掘蚕桑资源多种功能,通过种桑养蚕、种桑养人、种桑养鱼等多元化开发途径,研发出蚕桑水产饲料、蚕沙生物肥、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塘网结合设施养鱼等原创性技术和产品,构建了现代桑基鱼塘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并在珠三角地区示范推广10万亩,创造总产值35亿元以上,每亩增产增收5000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该技术也入选2019年广东省最受欢迎十大主推技术。同时,省农科院帮助“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成功申报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新赛道上,省农科院也占领“头部优势”。作为技术支撑主体先后牵头建设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省农产品加工服务产业园,率先推出“预制菜加工十大共性关键技术”,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持续赋能。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驱动是题中应有之义。省农科院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种业创新,加强技术攻关,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成果转化,以良种良法力促科技成果转化为“实景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