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全国第一!粤稻“黄华占”四度登顶全国籼稻推广面积榜首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获悉,2021年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情况出炉,来自广东的水稻品种“黄华占”以647万亩蝉联全国籼稻推广面积第一位,比上一年增加127万亩。此外,曾连续三届斩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美香占2号”以216万亩蝉联全国常规籼稻推广面积第五位,这是该品种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广东优质稻对我国优质稻产业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创新团队带头人周少川研究员表示,“黄华占”自2005年育成,凭借优质、高产、稳产的优异综合性状历经大面积生产和市场考验,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最大籼稻,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和主销区家喻户晓。“美香占2号”则是广东丝苗米标准品种和对照品种,也是多个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主要品种。“优质稻的大面积推广反映出全国水稻产业对优质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广东优质稻。吴秒衡 摄
除了常规稻,广东杂交稻育种也硕果累累。在2021年度杂交稻全国推广面积前20大品种名单中,由广东合作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占据了12席并包揽了前四位,推广面积总和占前20位杂交稻推广总面积的67.08%。由周少川团队提出的水稻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理论获得大面积验证。
周少川团队自2000年依据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及杂种优势理论,提出应用广东常规稻创新恢复系,全面提升杂交稻优质、高产和广适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构思。自2008年引领全国科研院所和企业利用广东优质常规稻品种五山丝苗(R534)、华占、黄华占、黄莉占、黄粤丝苗(R1377)和黄广油占(R5208)等为恢复系配置了众多优质杂交稻组合227个,规模化提高了我国杂交稻的优质率和整体水平。
长久以来,广东水稻育种对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水稻矮化育种、率先开启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成果丰硕。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在全国主推的籼稻大品种多半由广东育成或含有广东品种“血缘”,被业内称为“粤稻现象”。
广东连片的优质稻田。程麒 摄
历经四十年努力,广东省水稻品种区试平均亩产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390公斤跃升到本世纪前十三年的450公斤,再到目前储备品种平均亩产水平达510公斤。就在近日,由周少川团队育成的“黄广绿占”、“黄粤莉占”等七个常规稻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初审。“黄广绿占”“黄粤莉占”等储备品种亩产达505~518公斤,品质达部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储成才团队通过全基因组分析研究表明,“黄广绿占”的亲本之一“五广占”具有显著的营养高效、广适性的优良特征。近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的“双黄占”“五广丝苗”亩产均产均超500公斤,品质达部标优质1级,抗稻瘟病。广东水稻育种总体科技实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彰显。
周少川表示,“高产、优质特别是优良食味品质、抗稻瘟病是广东水稻育种最重要的三个特征。多年来不断涌现的优质稻品种和优质恢复系,是广东水稻能够持续引领全国优质稻育种的核心支撑,广东具备建成国家水稻育种原创中心的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