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稻研究所 > 科学研究 > 科技成果 > 获奖成果

野生稻对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和利用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 【字体:
成果名称野生稻对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和利用
登记年份1998
级别省级
奖项科三等
证书号农-3-001-01
获奖单位及排名 
本单位获奖人员及排名刘雪贞 曾列先 吴惟瑞 张扬 宋东海 林壁润 潘大建 谭玉娟 黄巧云 徐羡明 梁能 潘英 陈金德 杨祁云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证书日期) 
备注成果获奖2次
详细介绍


    纹枯病和三化螟是我省稻区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每年发生防治面积分别达167万公顷和134万公顷,细菌性条斑病和白背飞虱的为害也日趋严重,至使我省水稻生产受到严重威胁。要解决这一难题看,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止病虫害最理想的途径,但这四种病虫抗源在栽培稻品种中极为缺乏,据查阅有关资料,仍未找到理想的抗源。因此,本研究采用与栽培稻血缘较近的普通野生稻、为材料进行抗性鉴定评价,并利用这些抗性材料培育“抗、优”新品种、,适应生产的发展需要。1、通过抗性鉴定获得抗性种质899份、,其中抗纹枯病的23份、抗细菌性条斑病的30份、抗三化螟的501份、抗白背飞虱的477份。双抗材料中按不同抗性组合分为:抗纹枯病兼抗细菌性条斑病的2份、抗纹枯病兼抗三化螟的4份、抗纹枯病兼抗白背飞虱的117份、抗细菌性条斑病兼抗白背飞虱的1份等6个抗性类型。2、结合稻米品质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出稻米一级及兼具蛋白质含量高的抗性材料42份,供育种、科研、教学等部门作生产育种、遗传资源、生物技术等利用研究,取得较大成效。利用具有上述的野生稻“抗、优”种质导入栽培稻,培育出抗病虫、兼质优的桂野占2号、桂野占3号、野清占1号、粤野占2号、粤野占3号等水稻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20万公顷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6亿元。该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