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稻研究所 > 科学研究 > 科技成果 > 获奖成果

晚籼品种“青华矮6号”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 【字体:
成果名称晚籼品种“青华矮6号”
登记年份1985
级别省级
奖项科三等
证书号粤府证[1986]1648号(1)
获奖单位及排名 
本单位获奖人员及排名徐炎康 罗仲强 赵丽霞 幸载兴 伍尚忠
授奖部门 
获奖时间(证书日期) 
备注 
详细介绍


     “青华矮6号”是典型晚籼迟熟品种,1978年晚季用晚青/青兰F4中间材料与华竹矮杂交,于1981年春育成,是一个具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品质好,多方兼备的新品种。该种叶片窄直,叶肉厚,主脉发达,特别是功能叶片面积大,叶长而不披,与我省历史上曾大面积当家的“包选2号”有相似的茎叶结构,适应华南地区晚季前期高温强光,后期温度较低,蒸发量大的生态条件,适宜在我省中南稻作区,琼雷稻作区和广西南部地区种植,在这些地区作为当家十多年的“包胎矮”等系统品种接班种。1981年参加新品种适应性鉴定,15个点平均亩产329.5公斤,名列首位,比“二白矮”增产15%,增产显著,1982—1983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353.1公斤和364.1公斤,比“二白矮”比较,产量差异不大。1982—1984年连续进行三年中间试验,面积分别为一万亩、五十万亩和一百五十万亩,均获得成功。1982年分别在阳江、中山等6个县市中试一万亩,表现良好,中山市黄圃区实收1420亩,平均亩产414.4公斤,亩产超千斤的有60亩;阳江县种植6125亩,平均亩产359.5公斤。1983年虽受9号和14号台风袭击,白叶枯病严重,但五十万亩“青华矮”经受了恶劣气候条件的考验,同样获得成功。如中山市坦洲区种植“青华矮”3.9万亩,平均亩产仍有343.5公斤,比感病翻秋品种增产25.3%,产量超历史水平,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阳江县种植35万亩,统计500个农户,“青华矮6号”1120亩,平均亩产260.5公斤,比对照品种“包选2号”、“二包矮”平均增产35%,1984年两广已推广150万亩,中山、阳江和广西防城等县市已成为当家品种。“青华矮”推广种植两年,增产效果显著,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青华矮6号”米质二级,改变了过去只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倾向,还由于该种抗性强,可少施或不施农药,在改善人民



生活,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了“青华矮”对晚季后期低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以及沿海咸酸田、山坑冷底田等特殊田类,不同栽培条件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一些病虫害还有综合的抗性,大面积栽培亩产可达400公斤,高产的可达500公斤,使丰产性和抗病性进一步结合。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