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资环所在黑水虻高值转化废弃物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4-01-30 18:05 来源:资环所 【字体:

  近日,资环所顾文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IF=9.8)发表题为“Inhibi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solid organic waste via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mediated management”的研究论文。资环所石超宏博士、南京农业大学谢鹏昊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资环所顾文杰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袁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我国畜禽粪污、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引发的环境污染风险日趋严重,开发安全、有效的废弃物高值资源化利用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兴起的黑水虻转化技术,既能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还能获得昆虫蛋白、昆虫脂肪及其副产品,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废弃物高值资源化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在黑水虻转化过程中,解析废弃物和黑水虻肠道中的微生物,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对资源化产物的安全性和后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通过分析猪粪与餐厨垃圾自然堆放和基于不同初始pH值条件下的黑水虻生物转化过程堆体与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重点考察动物和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发现,猪粪与餐厨垃圾自然堆放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相对丰度不断提高,而黑水虻生物转化过程可以显著降低废弃物中病原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与多样性。通过网络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发现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在堆体中占据一定生态位,从而抑制了堆体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此外,不同废弃物和初始pH值对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无显著影响,且黑水虻幼虫肠道微生物中病原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极低,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本研究证明了黑水虻在处理废弃物领域降低其公共健康风险方面的潜力和作为饲料蛋白源的安全性。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297)、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农业科技能力提升)(2023TS-3)、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ZQQZ-26)、院“十四五”农业优势产业学科团队建设(202121TD)、茂名实验室科研启动(2021TDQD002)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9767

图片5.pn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