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手机版二维码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加工所主持完成的两项科技成果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时间:2021-11-03 09:26 来源:加工所 【字体:

      11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加工所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传统果干蜜饯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和“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喜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二等奖。

      “传统果干蜜饯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由加工所果蔬加工创新团队成员徐玉娟研究员等科研人员主持完成。该成果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青梅、李、杏、柿子和柑橘(皮)等传统果干蜜饯制品加工时间长、营养成分流失严重、活性成分不明确、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以及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历时15年研究,明确了特色小水果主要活性物质的营养健康效应及作用机制,为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提供科学依据;发明了青梅、李、杏等高效前处理技术及配套装备,创制了柿饼及蜜饯加工成套技术及配套装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创新了果干蜜饯的现代加工工艺,实现了绿色生产和传统产品的营养健康化。

       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专利83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53件,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论文60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研发新装备6台套以及新产品40个,其中2套新装备和1个产品入选高新技术产品;加工的产品出口到20个国家,研发的加工生产线出口到15个国家,带动青梅、李、杏、柿子和柑橘皮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创造了每年近26亿元的经济效益;减少了每年近100万吨废盐水的排放;在新疆、四川、贵州等贫困山区年均收购水果150万吨,稳定就业人口8000人以上,助力了40个贫困县脱贫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果品加工技术创新人才;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传统果干蜜饯产业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由加工所蚕桑与南药资源利用团队廖森泰研究员等科研人员主持完成。该成果针对蚕业生产上家蚕微粒子病病原来源复杂、污染严重、防治难度增大、治疗手段缺乏等问题,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率先研发出国内唯一获兽药生产批文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创制阻断病原垂直传播的蚕种高温处理新技术;系统收集鉴定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阐明家蚕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关系,为新常态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发明蚕沙消毒堆肥一体化技术,填补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空白,创制针对不同环境的系列蚕用消毒剂,建立起完善的养蚕环境消毒净化技术体系。对上述技术成果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有效保障了蚕种生产和大面积蚕茧生产安全。

       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家蚕微粒子病理化治疗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3件;制定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农业农村部兽药产品批文3个,广东省重点新产品1个;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7篇;列入农业农村部轻简化技术1项和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项。成果在20多个省市蚕区应用,减少了因微粒子病淘汰蚕种的巨大损失,并保障了蚕种供应,稳定了蚕桑生产,累计新增销售额76.52亿元,新增利润7.29亿元,为蚕区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加工所两项获奖科技成果作为果蔬加工和蚕桑资源利用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填补了传统果干蜜饯加工产业和蚕桑产业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短板,推进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