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育种研究室
主任:刘志霞 研究员
副主任:张强 副研究员
研究与技术人员:李锐、高云、胡巍、余宁、栾鑫、冯晓敏
邮箱:1785069311@qq.com
电话:020—85261563
1. 主要研究方向
以高产、超高产水稻育种为主要目标,兼顾优质、抗稻飞虱、耐盐、耐重金属污染等高产优质绿色品种选育及种质创制和利用。
2.主要成就
研究室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生态育种科学家黄耀祥研究员创立的“遗传综合技术育种研究室”,历经了50年代的“矮化育种”、70年代“丛化育种”、80年代的“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90年代“半矮秆、早长根深、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四个“株型育种”阶段,创建了富有实践性的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并发明了可促进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成效的 “组群筛选法”。至1995年,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朝阳早、桂朝2号、双桂1号、特青2号、胜优2号、七山占、七秀占等50多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广场矮”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携有矮性主基因Sd-1的矮秆籼稻品种,比国际水稻所育成被称为“奇迹稻”的矮杆品种“IR8号”领先7年,使我国矮化育种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了我国水稻单产的第一次大突破。
为保障21世纪的粮食安全,1996年国家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研究室作为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在四个“株型育种”阶段的基础上开展了水稻个体优势发挥与群体优势协调的广适性优质籼型超级稻品种选育研究。至2018年先后育成了经国家认定的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桂农占、玉香油占、合美占、金农丝苗、五丰优615、吉优615;此外还育成丰美占、银晶软占、合丰占、合丰丝苗、固广占等60多个高产、优质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4000万亩。鉴定不育系7个,获新品种权6项。发表研究论文110多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广东省、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等10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