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稻研究所 > 行业动态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时间:2012-03-05 00:00 来源: 【字体:
日期:2012-03-05  作者: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科学防灾减灾成效显著,科技增粮增收功不可没。2011年粮食单产增加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5.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严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依靠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1号文件精神,科学把握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一系列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把农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中央1号文件明确强调,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为此,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目前,无论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依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薄弱,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滞后。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二、科学把握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目标任务,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出了明确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总体要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不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大力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到“十二五”末,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

  现阶段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力争实现五个新突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有新突破。正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既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又要从现实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导向,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推动科研机构与商业化育种、与开办的种子企业“两个分离”,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立项机制,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类评价机制,强化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大协作机制。

  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有新突破。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最基层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前沿阵地,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要按照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要求,加快健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细化公益性职能并落实到每个工作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身上,确保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职能有效履行。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改善农业科技工作条件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一个衔接、两个覆盖”,这是广大农技人员长期期盼的大政策、好政策,一定要抓好落实。要推动落实基层农技人员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待遇水平。努力争取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上有大的突破,实现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并争取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乡镇农技站条件能力建设,做到“四有”,即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争取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保障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科研条件,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有新突破。减灾就是增产,要继续依靠科学技术防灾避灾减灾。及时发布针对性强的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场等,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实现对农业大县、重点乡村全覆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推动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重点推广普及玉米地膜覆盖、水稻大棚育秧、小麦“一喷三防”、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

  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是人才。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以科研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素质提升。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使基层农技推广“后继有人”、充满活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农业职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推广机构与涉农企业,分类型、分层次、分领域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服务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切实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

  三、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新部署的第一年。为了确保开局良好,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广泛开展农业科教大联合、大协作、大会战,动员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

  一是强化自主创新,重点抓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关键是立足产业需求,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要依托公益类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新启动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大力组织联合攻关,重点加强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配套,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行动”,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二是强化科技服务,重点推广一批良种良法。重点遴选一批主导品种和轻简化的实用技术,采取科技手册、技术明白纸、广播电视、科技书屋、手机网络等形式普及与传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由农业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定点联系农业大县。同时,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在全国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社联户”,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粮食主产区、经济作物优势区和重大病虫源头区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重点扶持一批骨干组织,培训一批植保科技员,集成应用绿色植保技术。实施超级稻、东北玉米增产科技行动,促进粮食增产增效。

  三是强化种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骨干种子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一批骨干种子企业,探索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培育、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优势制种区种子基地建设,加快实施种子工程、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在西北、西南、海南等优势制种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开展良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加强种子供需调度,做好品种和区域调剂,组织开展种子执法年专项行动,严把品种审定、市场准入、制种基地和质量检测四个关口,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四是强化高产创建,重点建设一批高产稳产县市、乡镇。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继续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县(市)、乡(镇)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在有条件的地(市)开展整建制创建试点。推进高产创建示范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改善高产示范片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在农资供应、耕作收获、生产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新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覆盖。

  五是强化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一批农村科技人才。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基层骨干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面向农机化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组织“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粮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点,举办良种良法高产技术培训班,提高良种普及推广率。

  六是强化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1—2015)》,重点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应用研究示范基地等。结合相关行业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农作物改良中心、动物防疫科技中心、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重点建设1万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对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实行全覆盖,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备检验检测、推广服务等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不断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