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稻研究所 > 行业动态

席卷全国的粤稻旋风

时间:2018-09-29 00:00 来源: 【字体:


近年来,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新品种、新技术风靡全国水稻产区。育成一大批品种、亲本材料被广泛应用,超级稻认定数量位居全国水稻科研单位之首,优质稻育种成绩广为业界称道,新型栽培技术极大地解放了农民劳动力,节本增效,推动现代丝苗米产业向前发展等,都是这家明星科研单位为现代水稻产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广东作为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古老而丰富的种质资源。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专家们和这些种质资源不断碰撞出时代的火花,结出累累科研硕果,不断更新着我国水稻产业的面貌。


育种能力领跑全国

在黄耀祥院士成功实现矮化育种之后,中国又迎来了杂交水稻的新时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也开始进入另一个成果高峰期,培育出大批高产、优质、高抗的水稻新品种和杂交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等重要亲本,对我国粮食高产起到极大作用。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优质育种成绩广为业界称道。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优质育种成绩广为业界称道。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育种研究的多个领域均有超前表现。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从武汉大学的朱英国院士团队引入红莲型不育材料,在全国率先育成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红莲型不育系“丛广41A”,随后又选育出首个优质的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

在野败型和印尼水田谷型的不育胞质不育系方面,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更是育成了 “天丰A”、“五丰A”、“荣丰A”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不育系。同时,还先后培育出“广恢3550”、“广恢128”、“广恢122”、“广恢998”和“广恢308”等杂交稻强优恢复系。

这批不育系与恢复系育成的数百个审定品种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其中,应用“天丰A”不育系育成审定品种近100个,天优998连续6年成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天优华占”2014年突破309万亩,累计推广应用1634万亩,是近年来少见的大单品。应用“五丰A”不育系育成审定品种80多个,代表品种有五优308,五优华占等。其中,五优308连续9年列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2013年已成为全国年种植面积位居第2大的杂交稻品种,已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应用“荣丰A”不育系育成审定品种淦鑫203、淦鑫206、荣优华占等30多个。其中,淦鑫203作为江西现代种业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年推广面积最高时达400万亩。江西现代也因荣优系列、天优系列等品种的热卖,一度成为江西地区最大的水稻种业公司。应用“广恢998”育成16个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应用近亿亩。

超级稻攻关是水稻育种领域的一个制高点,能够反映出育种单位的科研水平。据了解,“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于1996年正式启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黄耀祥院士也是“中国超级稻”研发计划的积极倡导者,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因此成为中国超级稻研究的发起单位之一。

作为最先开展超级稻育种的科研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2005年至今,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主持和参与育成的20个水稻品种获得农业部超级稻确认,占全国超级稻品种总量的15.4%,单凭一个科研单位能取得如此出色成绩实属不易。

据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王丰介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超级稻类型最为丰富,既有超级杂交稻,也有超级常规稻;既有感温型,又有感光型;覆盖早、中、晚不同熟期类型,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生产需要。”

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超级稻研究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但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对产量的追求将是水稻育种永恒的主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超级稻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表明其在水稻高产研究领域处于领先位置,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推动杂交稻优质化

长期以来,杂交水稻给人的刻板印象是米质不佳,但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出的优质稻不育系、优质恢复系改变了这种认识,为杂交水稻的优质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继“天丰A”“五丰A”“荣丰A”三大不育系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稻不育系,其中多个不育系摘得桂冠。

“粤泰A”是第一个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用其组配育成的粤优938和红莲优6号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超过6000万亩,为长江流域中稻杂交稻的优质化,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东南亚水稻产区。“粤丰A”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香型优质不育系,应用其组配育成的杂交稻丰优丝苗、丰优香占等品种在品质性状上有大幅度地改良,是南方稻区的知名优质稻品种。“泰丰A”是第一个高整精米率、食味佳的优质不育系,应用其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泰优390成为湖南湘米工程的重要品种之一,曾经拍出每百斤182元的收购高价;以及应用其育成的泰优398、泰丰优208等泰丰优系列品种以优质特点受到热捧,种子供不应求。“广8A”是第一个具有丝苗型优质稻米特征的籼型三系不育系,以其为母本组配育成了广8优169、广8优165、广8优金占等系列品种,这些品种稻米外观透明细长、米饭质地软硬适中,在广东、广西等省的杂交稻市场上很受欢迎,杂交种子供不应求。

“没有优质的不育系,杂交稻品种难以有市场。”王丰介绍, 2016年,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以1868万元高价买下广东丝苗型优质不育系“广8A”及部分组合广东省外使用权,正反映出市场对优质稻不育系的强烈需求。

在杂交稻优质恢复系方面,除了直接育成的“广恢998”、“广恢308”、“广恢122”等恢复系被省内外育种单位广泛引用外,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常规稻品种更成为全国水稻育种单位的“抢手货”。大量种业公司或科研单位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转让或直接引进他们新近育成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作为杂交稻的优良恢复系,以此提高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和抗性。如隆平高科种业2016至2017年申报国审品种中,利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亲本培育出的品种有28个(次),占其总数的35.44%,其主打产品隆两优534、隆晶优1212、晶两优1377等,分别就是利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五山丝苗、粤农丝苗、黄粤丝苗组配的。这些品种中,五山丝苗表现最为突出,已组配出荃优丝苗、荃两优丝苗、隆两优534、晶两优534等14个组合通过审定。以“五山丝苗”等多个粤派优质抗病品种作为杂交稻的父本(恢复系),育成一大批优质抗病杂交稻品种正在席卷全国南方籼稻区,引领着中国水稻新一轮的品种升级。

为进一步改良稻米品质,水稻所还引进最新的分子育种技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直接降低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品种香味,目前已育成广泰A、长泰A、五乡A、润A等多个优质香型不育系。

现代丝苗米品种的源头和产业推动者

丝苗米是广东地区传统的优质大米类型,因其晶莹透明、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丝苗米品种主要源自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过去,传统的增城丝苗、马坝油粘虽然是驰名中外的优质稻种,但那是传统的高秆农家品种,不仅产量低,而且易倒伏。随着对优质稻米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依靠传统农家品种已无法支撑起现代丝苗米产业的发展。

1966年,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矮化育种成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杂交育成了第一个现代矮秆丝苗米品种“双竹占”。该品种一经生产推广,即满足了粤港澳地区优质丝苗米的市场需求。上世纪70-90年代,广东丝苗米除销往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外,还远销西欧、北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广东省重要的赚取外汇手段。之后,小农占、七丝软占、象牙香占、美香占2号等新一代香软可口的广东丝苗米品种陆续育成,进一步提升了传统“虾仔饭”类型的广东丝苗米品牌。

当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正再次推动丝苗米产业的发展。2017年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和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的瓶颈,王丰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及时提出振兴广东丝苗米工程方面的政协提案,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于2018年4月28日成立了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为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王丰所长担任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接下来,该产业联盟将重点开展广东丝苗米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新品种培育、广东丝苗米有机、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区域布局、品牌打造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广东丝苗米产业发展。

技术革新,助农种稻科学化

水稻高产栽培规程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在种植技术上的另一大贡献。

过去,水稻栽培上没有统一的种植标准,农民种田全凭个人经验,随机性很大,因此水稻产量往往不高不稳。为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的老专家杨观宋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制出一套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自此之后,农民种稻有了标准流程,这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粮食高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模式,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开始引进日本的纸筒抛秧技术,掌握了该技术特点和亟待突破之处,为此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将纸筒抛秧升级为塑料盆抛秧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水稻抛秧技术仍是广东等华南稻作区水稻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水稻抛秧及其配套技术”也曾经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解决我国水稻主要产区普遍存在这肥料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病虫害多、经济效益低等系列问题,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发出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引领水稻减施化肥和农药的“两减”生产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三控”施肥技术通过控制氮肥、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制病虫害三大手段,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米食用安全性。该项技术成为广东省内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并在广西、江西、浙江、海南等水稻产区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三控”施肥技术还成为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农业部“两减”栽培的重要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技术主要完成人钟旭华博士也因此获得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的诺曼·勃洛格(Norman Borlaug Award)奖。 

现代稻作科学的建立、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的发起、杂交稻育种、超级稻攻关、现代丝苗米品种的升级、栽培技术的革新……在中国水稻产业发展的多个关键节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无一缺席,并爆发出巨大能量。未来,这个英雄的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还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传奇?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法钊



地址:广州市金颖东一街3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