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直击第二期云课堂--农业科技园区如何服务地方产业
“我们最终要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的大课堂、成果示范推广的主阵地......”
5月8日,第二期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线上助农培训课堂正式开播。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彬以《延伸农业科技园区触角》为题,与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分享了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宝贵经验。
课堂围绕农业科技园建设“333布局,‘农、科、高’定位”等有关政策和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从农业科技园区服务地方产业的角度,深入介绍了示范园区畜牧、水产、茶叶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主导产业在现代化示范中的引领作用,以及园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所发挥的科技支撑等重要作用。
据介绍,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3个区域建设,辐射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分布在广州、清远两地,面积达5800亩,是全省农业发展的科技辐射“源”,涉足良种培育、动物保健、农产品加工、多功能会展培训等领域;依托珠江三角洲九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形成集水稻、蔬菜、果树、花卉、畜牧、水产、茶叶和农产品加工八大主导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辐射区则依托与地级市共建的13个农科院地方分院和促进中心,扩大辐射范围。 园区科技力量雄厚,目前已建有24个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圃,5个农业部观测试验站,4个农业部原种基地、品种改良分中心,8个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公司),并与多家高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来自园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广到广大农村,成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源泉。”国彬表示。 如何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在地方落成?国彬以广东省农科院梅州分院为例,提出要加强党建引领,实现分院搭台、技术联动,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到田。 “以分院建设为平台,以全产业链专家团队和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左膀右臂,建立示范基地,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从品种、栽培、加工、销售等方面源源不断的输出园区科技。”国彬表示。 在梅州,广东广州国家科技园区平均每月3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企对接服务活动,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化农技服务体系,推进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当地的转化与推广,培育科技示范户。 通过举办多场培训会、科技推介会,以及多次组织全产业链专家与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农业科技园区结合山区特色,帮助梅州培育了“梅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动当地农企发展壮大,助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