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如何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现象?这场发布会给出了解答
荔枝中晚熟优质品种竟存在大小年结果现象?在经历“大年”之后,下一年必然是“小年”吗?围绕着广东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问题,专家们正通过对历史科研数据的总结分析,不断生产实践,对相关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在科研上取得相应成果......
6月21日,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发布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圃如期举行。现场,来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主要负责人、广东省农科院领导及分所主要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等专家代表参会,一同见证“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的发布。
发布会现场
科技支撑:助“荔”克服大小年结果现象
“经过专家2年的生产实践,这份‘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今天正式发布。”伴随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在会上的致辞,一份解决荔枝“大小年”产量的技术方案隆重亮相,同时意味着,在省农科院荔枝专家、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团队、荔枝行业从业者共同努力下,克服荔枝大小年产业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该技术方案涵盖了荔枝全生育期的生产管理,着重强调了荔枝‘大小年’应对措施,明确了荔枝不同生长时期的栽培技术。同时技术方案凝聚着众多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成果,是荔枝生产管理的工作指导,供各地参考。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陆华忠在会上致辞
他还表示,广东省农科院联合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在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获得省财政专项——“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荔枝产业技术提升”项目的支持,项目的研究和技术方案的发布,以及接下来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将为克服荔枝大小年结果提供技术支撑,努力解决荔枝生产的产量不稳定这个大问题,为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科技的力量。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丘小华在会上致辞
“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发布将持续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荔枝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丘小华在会上表示。谈到期望,他还表示,该技术方案的制定与发布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各荔枝产区生产管理工作思路的指导,技术方案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凝聚各方力量,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和荔枝人的努力,以荔枝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实现联农惠农增收,为广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奋力推动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
技术解答:方案助阵再接再“荔”谋发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为“大小年”现象,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介绍,“大小年”现象是一种果树各年产量明显呈现忽高忽低波动的现象。“ 一般而言,只有在相邻两年果树产量波动幅度超 30%,才能称之为有明显的‘大小年’特征。”
“‘大年’适当控制挂果量,采收后加大营养管理和枝梢调控力度,以提升下年度成花枝率和挂果量。”陈厚彬在会上谈到克服“大小年”现象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技术策略同样至关重要,通过整形和修剪,保证高比例的水平枝和下垂枝,培养容易成花挂果的树体结构;根据品种及产地生态气候特点,在开花和结果后难以培育秋梢的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建议采取“轮换结果”策略等。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厚彬在会上发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在会上发言
“技术方案的发布将为推动省内荔枝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在会上谈到技术方案下一步的推广,他认为,技术方案在大力宣传和技术培训后,预期可实现优质荔枝平均亩产500 kg以上,年际产量波动30%以内,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推进荔枝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晚熟品种的桂味和糯米糍,今年迎来的是“大年”份,比去年增产20%左右。陈厚彬介绍道,“今年荔枝生产和销售整体形式良好,早熟产区可以说迎来了‘开门红’。”可以预见,广东荔枝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下必将走向美‘荔’的明天。
如何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现象一图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