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园艺研究所 > 科技服务 > 科普园地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竹篇

时间:2012-03-28 14:40 来源: 【字体:

花韵
修竹凌云

      自古以来,国人把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又把竹和松、梅同列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想想并不奇怪,修竹千竿,亭亭摇曳的雅与秀;温不增华,寒不改色,四季常青的稳与健;“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的情和义;高风亮节,外柔内刚,虚心向上,壮志凌云的神与韵;这一切的一切,给予我们心灵间的,曾是何样的感召和震撼。

      热爱诗歌的唐人,对竹的眷恋,比起其它朝代,怕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那个写诗一向推崇汉魏风骨,擅长托物言志的陈子昂,就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来讴歌竹的精神和品格,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骨气端翔、光英朗炼”的诗风。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陈子昂

……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

      天寒地冻,霜飞雪舞的日子,竹却依然郁郁葱葱,繁荣更胜春木。春回大地之时,百花齐放,万木竞秀,可是,当林花匆匆谢了春红,竹却还始终抱定金石般坚贞的气节,永不凋零。

相比之下,刘禹锡的这首《庭竹》则清新、简约、琅琅上口,恰如一茎挺拔的翠竹那样干净利落:

庭 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依。

      而在韩愈的笔下,竹却一改惯常给人的谦谦君子印象。山野间新生的竹笋,好似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精灵,争先恐后地冒出地面,热热闹闹地嬉戏于林间。别致的意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新  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七,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当然了,隔绝了凡尘俗世的一切喧嚣和嘈杂的竹林佳境,带给文人们的多半还是身心的彻底放松和思想的绝对自由,于是乎,他们个个悠哉游哉,乐不思蜀。王维的《竹里馆》就是这样的一首代表作: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雅绝俗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琴声细幽,歌吟舒畅,他尽情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诗人晚年渴望隐逸山林的出世思想由此可见一斑。

再看下面这首:

池上竹

杨巨源

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

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

     诗人面对清池、翠竹、疏柳、圆荷的美景,思绪缥缈,浮想联翩,恍惚间竟盼望能见到传说中的神鸟凤凰飞来觅食竹实。

      最最潇洒的要数白居易,住所外有万竿修竹环绕,挥汗如雨的三伏天气,只要“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连床席都映衬着竹叶的莹碧而凉意顿生,他酣然入梦,醒来后又可欹枕赏竹,如此逍遥自在的生活,真可谓——卧拥竹楼不羡仙。

东楼竹

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竹  窗

白居易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烟通杳霭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湘妃泪

      晋张晔《博物志》记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有《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尧帝的女儿娥皇与女英,双双嫁于舜帝,助舜治国开拓疆域。舜帝南巡,传说二妃千里寻夫至君山,闻舜逝于苍梧,二人悲痛欲绝,南望九疑,攀竹恸哭,泪染青竹,最后相继投水殉情。发生在上古时代的这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产于湖南君山的斑竹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美丽面纱,让它们在竹的大家园中一支独秀,古往今来,成为多少诗人雅士竞相歌咏的对象。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斑竹》刘长卿)读来教人动容;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斑竹筒簟》杜牧)令人扼腕嗟叹;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湘川怀古》施肩吾)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湘竹词》施肩吾)写得何等沉重而哀婉;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斑竹(得之湘流)》元稹)更是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娥皇、女英的芳魂早已化作君山的一抔黄土,为她们慷慨悲歌的大唐诗人们也已作古千年,唯有君山的斑竹却依然青青如故,岁岁年年紫斑不消。每有一袭清风摇曳竹梢,竹影潇潇,叶声淅淅,是否翠竹也沾染了灵气,仍在喃喃地轻唤二妃的名字,亦或在为她们的悲情故事低声呜咽呢?

花事(略)

      竹类为禾本科竹亚科,全世界约有120属1000余种,我国有30多个属400多种。其枝叶清雅秀丽,深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竹为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枝、叶、根。地上茎由秆柄、秆基、秆茎三部分组成,地下茎依形态和生长方式分为合轴型、单轴形、复轴形三个类型,竹杆及竹枝常中空。叶分为两种,一为茎生叶,生于节部箨环上。一为营养叶,生于小枝各节,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少数为坚果、囊果或梨果。竹类一旦开花结实,营养生长结束,株丛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竹类大多喜光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分布在年平均温度为12—22℃,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竹子喜水,但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宜。

      竹子繁殖因种类不同,繁殖方法也有差异。但一般均采用营养繁殖,丛生竹的竹兜、竹枝、竹杆上的芽,均具有繁殖能力,可采用移竹、埋蔸、埋竿、插枝等方法;而散生竹类的竹杆和枝条没有繁殖能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发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竹子对水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缺水季节要适当灌溉,但要注意在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也要注意土壤的通透性,既保证竹子生长所需的水分,又要满足根部生长所需要的空气。竹子生长量大,对肥料要求较高,一般冬季宜施人粪尿、厩肥等,生长季节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内杂草,使其腐烂成肥料,同时疏松林地表层,改善物理性能,促进竹子生长,老竹园每隔数年要进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园工作,尤其是丛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对竹林养护也很重要,采伐年龄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节以冬季最好。

     竹类的病虫害主要有笋腐病、枯梢病、丛枝病、锈病、煤污病及夜蛾类、蝗虫、毒娥类、介壳虫、天牛等,要栽培中,要加强管理,注意防治。

      在园林中,多进行片植以形成竹径、竹溪及竹岭等,也可丛植配以山石、其它植物组成园林小品。弯垂的品种可植于湖畔、池溏、河边,独成一景。另外可植于庭院一隅、窗前及亭、台、楼、榭之旁做为点景,矮小品种也可制作盆景欣赏。

花趣
丝竹悦耳,余音绕梁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中国的许多民族乐器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一道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人华侨认识和喜爱,这其中有不少用竹子做成的乐器,以其与众不同的造型、优美独特的音色和非凡的表现力,征服了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人们,给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凭添了无穷的魅力。   

      笙:也叫芦笙,在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十多个少数民族也拥有这件乐器,不同民族的笙发声原理相近,在外形上也是大同小异。   

     篪:这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乐器,大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篪看起来很像笛子,但是演奏和制作完全不同,采用双手心朝内的演奏方法。   

      口笛:古代称之为"骨哨",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和黄河上游"卡窑"文化遗址都有发现,大约有七千多年历史。口笛能吹奏非常欢快的旋律,特别是能够模仿各种鸟叫的声音。   

      龙头弓笛:这个乐器龙头龙尾,是弯弓形的,怡似咱们中国古老的一张弓,弓笛起初流传在四川,在唐代大足石雕的图像启示下研制而成的,弓笛的音色浑厚柔美,古香古色,特别适合演奏古老的乐曲。   

      梆笛:起先是用于为河北梆子作戏曲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一件独奏乐器,梆笛的发音明亮高亢,适合演奏非常欢快的旋律。   

      曲笛:曲笛起初为昆曲伴奏,后来也发展成独奏的乐器,音色浑厚柔美。

     萧:箫也称作洞箫,它古色古香的音色,令人过耳难忘。   

     排箫:传说为尧、舜所造,唐代以后经丝绸之路流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巴乌:是傣族和苗族的代表乐器,音色浑厚柔美。   

     葫芦丝:是傣族特有的独具傣家风情的乐器,葫芦丝是多管、双管的乐器,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音色非常美丽,听到葫芦丝的声音就仿佛置身在西双版纳。

笋竹山珍第一鲜

      中国人食竹笋的历史久远,早在周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记有80多种竹笋品种。

      在中国有名的竹乡浙江安吉,当地人能用竹乡的特产春笋做出上百样美味佳肴,这便是闻名于世的安吉“百笋宴”。“百笋宴”之所以能成为独立的品牌菜肴,除了竹笋鲜嫩爽口,香美清脆外,其营养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竹笋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B2以及磷、镁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成份,对人体非常有益;而且性味甘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去烦、利尿等功能;竹笋生长在深山竹林,远离城市污染,还是一种理想的保健绿色食品;另外,“百笋宴”菜肴也符合现代人对饮食“三低一高”(低糖、盐、脂肪,高蛋白)和“一粗一绿”(粗纤维、绿色食品)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烹调水平的不断发展,安吉“百笋宴”的笋菜品种越来越丰富多彩,色、香、味、形、滋、感俱佳,几百种笋菜笋宴可分别组配上席,满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品尝安吉“百笋宴”的夙愿。

      除了花样繁多的笋菜以外,独具原始风味和天然情趣的竹筒饭和竹筒菜同样让都市人情有独衷。竹筒是个天然而理想的保健锅,用它烧出的饭菜,不仅能吸收竹的香味,还能吸收竹子中有保健功能的营养成分。典型的竹筒菜有竹筒烤茄子、明烤竹杠、竹筒排骨、竹筒鱼腩、竹筒焗鸡、竹筒粒粒香、竹筒瓜香、竹筒鸡杂等。这些菜肴虽然用料各异,却各具特色。比如竹筒焗鸡,肉滑味鲜,细嚼之下,有一般浓浓的菌菇香在口中溢漫开来,其实这是新鲜竹子的清香味与鸡肉的鲜味巧妙结合在一块所产生出的特殊香气,十分可口。明烤竹杠是以竹笋、腐竹、五花肉等材料配置的,筷子般粗细的竹笋经过在鲜竹筒内的清香味及竹子汁的桑拿后,竹香味更为突出也更有爽脆感。竹筒粒粒香是用鲜玉米、胡萝卜、鲜肉粒、西芹、荷兰豆等材料搭配的,这些材料原本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融入鲜竹的香味后,其清香味更为突出、持久,让人觉得既质朴又清雅,有一种脱俗之感。

      竹的意趣,于唐人所钟爱的文字游戏里被精雕细琢,随竹管上灵动飞扬的串串音符自在地流淌,在“民以食为天”的美食文化中任人细细地咀嚼。然而,这诸多人为的修饰,或许仍远远不及曾有一日,你独自款步绿野山间,不经意竟误入一片竹林净地,沉到心底的幽凉中,翡翠般的绿意涨满你的眼帘,轻抚修竹那一如大理石般光滑的肌理,抬眼望天,几缕阳光穿透了密叶的罅隙,聚焦成五色光环活泼地跳动,那一时刻,须臾凝作永恒,思绪张开了翅膀,飞翔于竹海之间,与风儿追逐、嬉戏……

本文摘自《唐诗花园——跟着唐诗去赏花》,陈菲、徐晔春、徐方圆、徐方芳编著,请勿转载。

 图片说明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1号    邮编:510640

粤ICP备1610136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