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该技术针对水稻生产中普遍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研发而成。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是一项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新型施肥技术。该技术适宜南方稻区。2007年1月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先后入选农业部主推技术、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广州市农业主推技术等。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钟旭华
联系电话:020-87569414
电子邮箱:xzhong8@163.com
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
针对当前水稻生产普遍存在的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施用过量、施肥环节繁琐及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应用专用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作载体研发了华南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具有养分针对性强、肥效期长、省工节肥、增产增收效果稳定等突出优点。经多年多点次应用表明,一次作基肥施用专用缓控释肥/稳效肥完全能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节省氮、磷养分分别为12.14%、39.82%,较对照增产45.5kg/亩,平均增产率为11.2%,增收节支合计105.17元/亩。近10年该成果技术已在全省水稻主要种植市县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19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联系人:唐拴虎
联系电话:020-85161400
电子信箱:1006339502@qq.com
华南双季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
本技术根据超级稻品种株型好、穗大、粒多、抗性好和产量潜力大的种性特点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前期通过培育壮秧、移植适龄合理基本苗、确定合理施肥量并定期定量施用,薄水促分蘖,使超级稻按时够苗;中期通过适时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叶色退淡,根据叶色变化、禾苗生势、天气状况巧施促花肥和保花肥争大穗;后期通过补施壮粒肥,孕穗和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措施使土壤水气协调,增强根系活力,从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前、中、后期落实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最后实现超级稻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和谷粒饱满,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黄庆
联系电话:020-87596291
电子邮箱:hqemail@tom.com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原则为:以稻田有机循环和生态协调技术为核心,辅助限量绿色肥料和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化学合成产品施用,逐步优化稻田环境,保障稻米品质。主要措施有:(1)选择自然环境好、环境生物多样,土壤、空气无污染,水库水灌溉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2)选用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3)适当增加播种量和移植密度;(4)以种植和施用有机肥提高地力为主体,施用国家绿色认证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为辅助,增苗节氮为主要技术;(5)以害虫——天敌——天敌食物平衡为基本原则,以自然繁殖、人工释放和饲养天敌为核心,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控制为辅助的病虫害立体生态防控策略。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黄庆
联系电话:020-87596291
电子邮箱:hqemail@tom.com
有机稻栽培技术
在山区山坑田块依据有机稻栽培种植要求,利用有机肥及自主研制的生物稻糠产品,开展有机稻栽培。采用单季中造种植,5月播种,9~10月收获,此间光温条件好,病虫害少,有利于有机稻生产。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联系人:徐培智
联系电话:020-85161405
电子邮箱:pzxu007@163.com
富硒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以低成本增效富硒肥为技术载体,可在插秧前作基肥一次性施用,不但能满足整个生育期内水稻对大量元素养分氮、磷、钾的需求,又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富集,而且能达到较好的产量水平。采用该技术模式既降低了施肥劳动力成本及肥料成本支出,同时又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富硒稻米,较好实现了稻米富硒的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目前,该技术已较为成熟,可为企业及农户提供包含“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富硒产业规划-增效富硒技术应用-产后富硒水平检测-富硒认证”在内的全套产业支撑技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联系人:张木
联系电话:020-32885730
电子邮箱:zhangmu1123@126.com
华南双季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以病原菌动态监测及抗病品种布局轮换技术为前提、稻田健康生态为基础、高效杀菌剂精准选择及适时施用技术为辅的水稻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是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的研发成果。本技术的实施,可大大降低品种感病化带来的产量损失风险、明显减少病害防控的药剂使用与人力投入成本,增收节本成效显著。本技术在粤北优质稻区稻瘟病控制以及粤西稻区白叶枯病防控上应用,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认可(图为粤西白叶枯病防控技术示范现场)。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陈深朱小源
联系电话:020-87597562
电子邮箱:ricedisease@tom.com
水稻跗线螨的检测与绿色防控技术
针对近年广泛发生的检测和防治困难的水稻跗线螨,以准确的水稻跗线螨发生期预测预报指导水稻跗线螨的防控,推广以抗螨品种、高效低毒药剂及生态调控等技术措施。经研究水稻跗线螨前期主要发生在稻飞虱在叶脉、叶鞘的刺吸口和产卵孔内,是早期发现和确定跗线螨入侵的依据。经田间检定抗螨性鉴定,粤新占2号、金农香占、野香优9号和恒丰优778等品种对抗水稻跗线螨具有良好抗性,适宜应用于抗螨种植,银珠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的抗螨品种,质量达到广东丝苗米的品质,产量达到400-500公斤/亩,对跗线螨抗性达到1-3级;可以不施用农药情况下完全控制该螨害。药剂防治以甲氨基阿维菌素复配的杀螨剂,具有高效、内吸及渗透性好,对水稻跗线螨的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在生态调控上以保护跗线螨天敌为主要手段,同时在跗线螨稻田寄主的管理上,采用前放后控的措施。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张扬
联系电话:020-87597463
电子邮箱:zhangy@gdppri.com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
稻螟赤眼蜂是一种水稻田间的天敌,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卵的最高防治率可达90%以上,是替代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的优良选择之一。在水稻上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稻米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稻螟赤眼蜂通过破坏螟虫的卵来防治害虫,因此常在水稻田间大量出现螟虫成虫时,开始释放稻螟赤眼蜂。释放时每亩赤眼蜂的数量视害虫多少而定,通常每亩每次放5000-10000头,连续释放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放蜂时将蜂卡均匀挂到稻田中,蜂卡之间间隔10米左右。选择晴天无雨的天气释放,放蜂后3天内不宜喷施农药。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李敦松、袁曦
联系电话:020-87597447
电子邮箱:dsli@gdppri.cn
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技术
以稻纵卷叶螟为防控对象,合理肥水管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发挥自然因素控制作用,分蘖期适时晒田控苗壮苗,水稻分蘖期放宽防治指标,发挥植株补偿功能,避免使用农药。主害代卵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蜂。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生物农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品种。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肖汉祥 张振飞
联系电话:020-87511154
电子邮箱:290432210@qq.com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应用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其传播区域广泛造成危害大,侵害初期不易发现,危害后无法补救。该病的防治以抗病性品种为主及以切断传毒虫媒传毒等措施防控该病害的发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推出了药种比1:500的2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拌种的苗期用药和移栽前2-3天用20%呋虫胺可湿性究性500倍淋施送嫁药的传毒虫媒防控技术。在抗病品种上,筛选出抗病杂交稻品种泸优明占和选育出抗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品种粤丰占2号,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高抗性,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适宜在广东稻区应用。
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张扬
联系电话:020-87597463
电子邮箱:zhangy@gdpp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