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政科企联合,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冬种马铃薯雾培种薯繁育中心
1月26日上午,我院作物研究所与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北大荒薯业集团有限公司、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强强联合,在韶关签订冬种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框架协议。韶关市委副书记杨安队、副市长蒋文泓,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谢祥腾,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刘中国,北大荒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旗,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洪番、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陈小平、省农科院科管部副处长程俊峰、省农科院合作部副处长邵卓,韶关市、乳源县、大桥镇等当地政府部门代表及马铃薯企业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谢祥腾主持。
会上,北大荒薯业集团、韶关市政府、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省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分别介绍各方筹备情况。在与会领导的见证下,五方共同签署冬种马铃薯育繁推一体化建设项目框架协议。
下午,在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陈小平陪同下,省农业厅种业管理处处长刘中国,北大荒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军旗赴韶关乳源大桥镇三元村现场考察冬季马铃薯种薯繁育实验基地马铃薯生长情况,刘中国处长指出,希望各方加强沟通,强化种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薯繁育关键技术创新,尽快促成项目落实实施,解决冬种马铃薯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此次战略合作,各方将联合开展马铃薯种薯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马铃薯原原种雾化栽培体系,开展杂交马铃薯种子制种技术研发,通过“南北结合+央企地方协作”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计划通过3-5年时间,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冬种马铃薯雾培种薯繁育中心,研发新品种高效培育技术和种薯低成本本地化繁育技术,培育5-8个加工型、适用型、营养型和饲用型马铃薯品种,打造“北大荒-广东”马铃薯全国知名品牌,力争项目落地后达到年产值达到15亿元,带动超1万户农户增产增收,有效解决华南冬种马铃薯品种培育和种薯供应问题,促进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具有粮菜兼用、适应性广、较耐瘠薄、耐旱、耐寒、增产潜力大、产业链条长、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等优点。全球范围内,南北回归线之间适宜发展冬种马铃薯面积约6亿亩,其中,中国华南冬作区可以发展冬种马铃薯面积约2亿亩,该区域历来有冬种习惯。据统计,2020年冬种马铃薯生产面积已经达到400-500万亩(广东省80万亩左右),主产区平均亩产鲜薯2000多公斤,每亩产值5000元左右,纯利2000-2500元,马铃薯生产已成为冬种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种植区域为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由于上市时间全国最早,市场竞争力明显,产业发展稳健。但广东等华南区域冬种马铃薯品种非常单一、种植风险大,且种薯全部来自北方繁育基地,存在运输距离长、损耗大、成本高、质量控制难等诸多问题。因此,要解决冬种马铃薯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构建冬种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精益化、科技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要开展种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和种薯繁育关键技术创新,全面振兴我国冬种马铃薯产业经济,支撑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