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所在马铃薯块茎酚类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作物所马铃薯研究团队与海南大学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大类一区,IF7.514)以Deep eutectic solvent-based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different potato genotypes:comparis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为题发表马铃薯块茎酚类化合物研究最新成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索海翠博士为第一作者,海南大学肖娟副教授、作物所李小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马铃薯是世界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消费量巨大,其块茎富含丰富酚类物质,对抗氧化、抗癌、抗炎和抗增殖活性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马铃薯块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存在形式,对于合理利用马铃薯,发挥其在人类营养健康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团队致力于马铃薯营养品质研究,此次与海南大学联合,采用DES提取方法,对19个不同肉色的马铃薯品种的游离和结合的总酚、总黄酮、单体酚、单体黄酮进行了测定,发现所有品种中游离态的酚含量显著高于结合态;彩肉品种中游离酚、总酚、游离黄酮和总黄酮含量较黄皮黄肉品种高。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含有11到23种酚类化合物,包括7种游离单体酚和24种结合单体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对7种游离单体酚和24种结合单体酚进行了表征和定量,其中21种结合单体酚首次在马铃薯中报道。本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品质育种和健康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研究得到广东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1900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483)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3058
19种马铃薯基因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