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菲律宾农业科技合作项目
中国广东-菲律宾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简介
(2006-2008) 项目单位: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 项目负责人:郑锦荣 一、项目背景: 为了力争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益,我国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拓新市场,谋求新发展。面对加入WTO后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当面向全球,不断拓展国外市场空间,探求农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的增长点,以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与菲律宾毗邻,在自然气候、农业耕作方式、栽培作物种类、品种特性要求以及消费饮食文化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因此,与其在农业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建立以我省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依托、菲国市场为向导的外向型农业生产体系,将有利于促进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探索和走出一条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外向型农业发展道路,同时增进两国在政治、文化及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中菲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利用广东省的农业科技优势和产品优势,在菲律宾建立甜玉米、番茄、辣椒等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通过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研究相应的无公害配套栽培等技术,同时开展技术培训,逐步将我国、我省的优良品种和其他科技产品推向东南亚各国市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亦将为今后进一步与东盟各国进行农业技术及产业化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项目主要内容: 1、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与示范;在菲律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输出我国现有的新品种、新产品及新技术等进行筛选与示范。 2、新品种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以试验示范基地为纽带,联合中菲两国科研究机构、大学或企业等,利用当地优良品种资源及各自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新品种及其栽培、保鲜、加工等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 3、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建立辐射示范区,扩大新品种、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建立技术咨询、信息共享及产品市场销售服务体系等,逐步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形成产业化体系。 4、人员交流与人才培养:促成广东-东盟各层面相关人员的互访,进行人员技术培训, 加强人才的引进、交流及培养等,为提高中菲农业科技合作的水平、质量及今后的发展提供人员保障。 三、项目进展: 1、合作意向书的签署:2005年4月,菲律宾华商联总会人员来访,在考察广东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与我所在菲律宾进行农业科技合作的方式和具体内容,同年6月广东省科技厅及省农科院的领导回访菲律宾,考察了菲律宾农业,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2006年11月,菲律宾农业部长 Arthur C. Yap在广州与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农科院就广东―菲律宾农业科技合作签署了合作意向书。2007年1月广东省农科院与菲律宾农业部在菲律宾签署35公顷示范基地合作协议。为广东―菲律宾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2006年派遣专家在菲律宾邦邦牙省(PAMPANGA)建立试验基地,两造示范品种表现良好。2007年和2008年进一步扩大试验规模,扩大玉米主产区CANDABA和邦邦牙农业大学两个示范点的面积共计30亩,筛选出耐热适合当地种植和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甜玉米“粤甜9号”、 “粤甜10号”、“粤甜13号”、“正甜613”、“正甜68”;东方红1号番茄、广椒2号辣椒、蜜本南瓜、莎白80天、65天、45天花椰菜等新品种合计16个。 四、取得成效: 1、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优良品种示范,进一步加强了与菲律宾各层面的合作关系,并在菲律宾政府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基础。与菲律宾华商联总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菲律宾邦邦牙省农业大学建立了品种交换、人才交流等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进行良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2、菲律宾试验示范的成功引起了菲政府的重视,菲农业部副部长及有关农业部官员、邦省农业大学专家领导等对示范基地给予了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并指示有关部门 尽快研究、试验、推广广东的甜玉米和蔬菜品种。还表示出提升到中菲政府间层面合作的意愿。菲当地各大报纸报道了农业部副部长参观示范基地的情况。 3、 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宜菲律宾或热带地区栽培的甜玉米和蔬菜品种,宣传和展示了广东农科院的新品种、新技术,为今后的品种推广、技术输出以及项目深化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4、通过实地考察掌握了当地的耕作制度、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生产布局、生产形式等情况,收集了当地的一些品种资源,丰富了我国的遗传资源库。 5、项目单位与当地媒体、种子商、农产品销售商、农民等进行了充分接触,增进了他们对推广、宣传和使用我国的新品种、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信心和欲望。
项目组织部门:广东省科技厅
项目来源:国家科技部